39健康网首页 39问医生 名医在线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新闻 诊疗 药品 手机挂号30秒挂号、免费问医生
与万千病友交流
扫描下载
39就医助手APP
收录14502种疾病、症状

潘集阳:抑郁症是慢性病 有必要长期药物治疗

2016-03-21 10:50:2239健康网

核心提示:10月10日精神卫生日,今年的主题“沟通理解关爱,心理和谐健康”。

潘集阳 精神心理科主任医师
查看名医介绍收起名医介绍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名医介绍:主任医师,27年从医经验,各种难治性抑郁、焦虑障碍诊疗;各种难治性失眠及其它睡眠疾病诊疗;儿童抑郁、焦虑和行为障碍诊疗;老年期抑郁及其它精神障碍诊疗;进食障碍诊疗;药物依赖及其它成瘾疾病诊疗。美国睡眠医学学会会员、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精神药理学组、焦虑障碍学组及双相障碍学组成员、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分会睡眠障碍学组成员;

  抑郁症是“病”

  而且是“慢性病”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华侨医院)精神心理科主任潘集阳教授认为,简单的将抑郁症归结为心理问题是不科学的。抑郁症其实是一种疾病,有70%左右是大脑神经递质出现异常,是生物学因素的作用,30%是外界精神压力。但是现在人们对待抑郁症却恰恰相反,往往认为大部分都是心理压力,所以一旦出现失眠、焦虑、抑郁,总是认为是思想上太“脆弱”,无法承受压力。

  治疗抑郁症

  应该让患者消除“病耻感”

  专家认为,我们整个社会应该把抑郁症当做一种疾病来看,不能仅仅把它当做一种心理问题,只有这样病人才能安心的按照正常疾病的处理流程进行治疗。就好像感冒、胃肠炎、高血压糖尿病,有了病很多人都会没有什么顾虑地去医院看病,但是往往有了抑郁症,很多人就会有顾虑,怕别人说自己得了“精神病”,是“疯子”,甚至讳疾忌医,觉得自己得了这种病是一种“耻辱”、“见不得人”。上班族担心因为精神疾病失业,公务员怕因为精神疾病影响仕途,退休的人怕被别人知道之后会受到歧视,这都是误区。既然精神健康需要“理解关爱”,那么社会如果不消除对疾病的误解,患者得了病就会觉得自己被歧视,这样很可能会妨碍患者就诊。

  长期的药物治疗不可避免

  潘教授认为,现在人们对于抑郁症、失眠等精神疾病有误解,往往对药物治疗比较忌讳,也就是依从性不高。

  专家指出,抑郁症本身就是医学的一个分支,无论是WHO的分类还是教科书的分类,抑郁症从来都是医学的类别,并不属于心理学。现在有个很大的问题,病人也来医院了,也看了很多资料,可医生一旦让他吃药,患者往往会拒绝,或者吃一段时间就自己停药了,就是依从性不好。患者总觉得:“我是心理问题,你跟我说两句,聊一聊就好啦,为什么要吃药呢!”其实这就是误区。

  第一,很多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失眠、焦虑、抑郁这些情况,但是往往老百姓总觉得医院不是什么好地方,中国文化也是排斥的,所以往往到医院来看病的人很多都是比较严重的了,已经不是自己能够调节的了,用“三言两语”就能解决是不现实的。当然,临床上大概有20%左右的病人会“自愈”,但是关键问题是,作为医生并不能判断哪些人的体质或者调节能力能够让患者自己“自愈”,就好像你去医院要打青霉素,医生肯定会问你曾经有没有过敏,你当然可以说你没有,但是医生肯定不会因为你说没有过敏就不做皮试,每个病人都要做,不管你说你有没有过敏。其实就是这个道理,医生是不能判断哪些人能够不用吃药自己好,哪些人吃了药也不会好的,因为这是用药之后产生的结果,存在不可预期性。只能说按照医学原则,一旦在医院经过诊断,确定符合药物治疗的标准,就应该采取相应的药物治疗。而且在中国,如果在家里调节了一年半载都调理不好,到了医院里,一般都是已经无法自己调节的了。

  第二,吃药一定要按照医学的原则去吃。让我们很困扰的是,有些人治好了,然后自己停药了,这就是“病耻感”。对于有高血压、糖尿病的病人,不用医生说,患者自己都知道该吃药,可是一个人要是抑郁症或者失眠了,宁愿睡不着,也不愿意吃药,就很容易导致病情反复。

  对于长期用药的副作用

  其实言过其实

  潘教授指出,得了抑郁症的病人,有些原则上是需要长期吃药的,整个治疗一般分为三个阶段:急性期治疗、巩固期治疗、维持期治疗。

  急性期治疗一般是3个月,通过治疗将疾病控制好,一般对于来医院就诊的病人,可以建议选择住院治疗;巩固期的药物和急性期药物相同,治疗期为6个月;维持期的长短就因人而异了,如果是第一次发病,一般至少要维持1年,如果是发病两次以上,两次间隔时间超过半年,一般要维持2年;如果发病次数超过3次,就需要终身服药了。而且事实上去正规大医院就医的,往往都是发病2次以上的了。

  对于精神疾病的药物治疗,临床上也会遇到一定的麻烦,最常遇到的情况就是患者依从性不够,比如一个患者吃药治疗,周围的人就会劝他:“你别吃药,吃药没病都变有病啦!”结果很多病人自己就停药了,而停药之后,往往又会导致20%—30%的患者抑郁症复发。其实所有的精神类药物,都是经过FDA(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认证的,FDA的监管是非常严格的,因为人的生命是无价的,如果一个药物吃了之后会让人变傻、变痴呆,这是非常灾难性的,药厂也会因此垮掉,所以药物的安全性是不必担心的。

  至于人们担心的药物副作用,其实很多药物都会出现这种顾虑,就好像近期媒体上议论的糖尿病药物“文迪雅”,我也问过糖尿病专家,其实如果患者本身心脏功能良好,文迪雅也是可以吃的,如果患者本身心脏功能不好,才有必要更换别的药物。精神类药物也是这样,其实严重的副作用是不存在的,比如对心肝肾等脏器功能的损害,否则药物也不可能上市。对于有些患者可能出现的比如打瞌睡、精神不好、恶心等等,大概有8%—10%的患者会出现。医学药物治疗讲究“风险收益比”,当患者吃一个药物,虽然可能有一些不适或者身体反应,但是收益很大,对身体的正面疗效很明显,医生还是会选择这类的药物。而且精神类的药物很多种,如果对某一种药物有身体反应,可以更换其它的药物,这也是无须忧虑的。

您最近浏览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