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网首页 39问医生 名医在线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新闻 诊疗 药品 手机挂号30秒挂号、免费问医生
与万千病友交流
扫描下载
39就医助手APP
收录14502种疾病、症状

专访中山二院李芳萍:如何预防糖尿病并发症

2016-03-18 23:57:4839健康网

核心提示:李芳萍: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并发症主要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性昏迷。慢性并发症主要有大血管病变如高血压、冠心病、脑出血、脑梗塞、下肢闭塞性动脉炎、糖尿病足等;还有微血管病变,主要表现为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李芳萍 内分泌内科主任医师
查看名医介绍收起名医介绍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名医介绍:主任医师,30年从医经验,从事内分泌内科医、教、研工作20多年。主要研究方向:特发性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症(IHH)的临床表型及基因分析,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包括垂体瘤术后的)的激素替代治疗的疗效观察,男性2型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发病机制的探讨。

  走进糖尿病病友群,经常会听到这位大叔说手脚麻木,那位大妈说皮肤瘙痒,或那位大伯说脚背长疮,也经常遇到不少糖尿病老人咨询白内障的保健品,医生告诉我们:像这些手足麻木、白内障等等都是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相信熟悉糖尿病的人都听过这样一句话:“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它的并发症。”那么,究竟这句话对不对呢?究竟糖尿病有哪些并发症?糖尿病人该如何预防这些并发症的发生?为了解开这些谜团,39健康网特别采访了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李芳萍副教授。

  糖尿病并发症:致死的主要原因

  39健康网:李教授,您好!“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它的并发症。”这句话对不对呢?

  李芳萍:是的,这句话一点都没错。糖尿病的急、慢性并发症是导致糖尿病人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

  39健康网:您能否给我们介绍一下糖尿病它究竟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李芳萍: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并发症主要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性昏迷。慢性并发症主要有大血管病变如高血压冠心病、脑出血、脑梗塞、下肢闭塞性动脉炎、糖尿病足等;还有微血管病变,主要表现为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还有,糖尿病引起的神经病变是多样化的,最主要的为周围神经炎,表现为从四肢末端开始的麻木、疼痛或感觉减退等,也可以表现为单个神经受累,比如颅神经受损、中枢神经病变,可能会引起痴呆、反应迟钝等症状;另外,糖尿病还可以引起白内障、青光眼等眼病以及男性性功能障碍等。

  39健康网:最常见的并发症是什么?

  李芳萍: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心脑血管疾病,它发生早,而且发病率高。

  39健康网:很多人在体检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有糖尿病,但他们往往不相信,因为他们自身感觉没什么不舒服,是不是在这个时候,他们其实还没有发生并发症呢?

  李芳萍:不是的。其实有很多病人在第一次发现糖尿病时已经有高血压、冠心病了,只不过他们自己没有意识到这是糖尿病引起的。大概50%的2型糖尿病人在确诊的时候都已经有并发症了。

  早期发现并发症,需定时做筛查

  39健康网:对于血糖升高而并发症又不明显的病人,他们要怎么样才能早期发现这些并发症呢?

  李芳萍:就是要做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筛查。一般来讲,2型糖尿病的病人应该每半年到一年做一次筛查,1型糖尿病患者一般会在5-10年以后才出现并发症,因此,如果患有1型糖尿病时间较长,也要酌情进行筛查。

  39健康网:需要筛查哪些项目呢?

  李芳萍:针对这些慢性并发症的一些检查项目。比如,我们会建议病人每年去眼科就诊,看看眼底病变,有没有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改变等;肾脏主要是做尿白蛋白的排泄率检查、做24小时尿蛋白定量(如果大于0.5克就属于临床糖尿病肾病);另外,病人就诊的时候要量血压,必要时可做心电图、甚至冠脉造影,看看有没有并发冠心病;还可以一年做一次头颅CT,看看有没有脑梗塞;下肢血管可以做彩色多普勒检查,看下肢动脉有没有闭塞;病人要注意自己有没有手脚的麻木,还可以做一做肌电图的检查,看看有没有神经病变。

  39健康网:为了早期发现糖尿病的并发症,是不是这些检查都必须要做呢?

  李芳萍:不是的,病人是可以选择的。 据年龄、病程、临床表现,可以做侧重的选择。比如说你已经出现浮肿,那就要重点考虑有没有糖尿病肾病的可能;如果你出现四肢麻木,那就要重点筛查是否有周围神经病变;如果你视力变化很大,那就要重点筛查一下眼部的病变。

  39健康网:除了控制血糖之外,还有什么办法对防止这些并发症有效?

  李芳萍:控制血糖是最基本的。我们都知道,糖尿病的治疗,不单单是控制血糖,血压高的还要控制血压;如果出现了大量蛋白尿,就要吃优质低蛋白饮食,还要用一些保护肾脏的药物等。在症状还没有出现之时,就应该要顾及多个方面,除了控制血糖之外,还要保证血压、血脂正常,做好监测,每年1~2次全面复查,着重了解血脂以及心、肾、神经和眼底情况,尽早发现大血管、微血管并发症,及时给予相应的治疗。

您最近浏览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