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在右髂窝内续于盲肠,在第3骶椎平面连接直肠。结肠分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4部,大部分固定于腹后壁,结肠的排列酷似英文字母“M”,将小肠包围在内。结肠的直径自其起端6cm,逐渐递减为乙状结肠末端的2.5cm,这是结肠肠腔最狭细的部位。
(一)升结肠
升结肠ascendingcolon居盲肠与结肠右曲之间,其长度因盲肠位置的高低而异。升结肠后壁借结缔组织贴附于右肾和腰大肌前面,活动度甚小。
位置:右足脚掌小肠反射区在外侧带状区域的部位。
(二)横结肠
横结肠transversecolon起自结肠右曲,向左横行,止于结肠左曲。横结肠由横结肠系膜连于腹后壁,活动度大,横结肠中部下垂至脐或低于脐平面。结肠右曲rightcolicfiexure又称肝曲,位于肝右曲下方和右肾下端的前方。结肠左曲leftcolicfiexure又称脾曲,其位置较结肠右曲为高,接近脾和胰尾,故结肠左曲的位置较高较深。
(三)降结肠
降结肠descendingcolon自结肠左曲起,沿左肾与腰大肌前面下行,至左髂嵴处续于乙状结肠。
(四)乙状结肠
乙状结肠sigmoidcolon自左髂嵴水平开始,沿左髂窝转入盆腔内,全长呈“乙”字形弯曲,至第3骶椎平面续于直肠。乙状结肠借乙状结肠系膜连于骨盆侧壁,活动度较大,短者常较平直,降于盆腔;长者可卷曲数圈后与直肠相续。多呈“乙”或“S”形弯曲而得名。乙状结肠有两个弯曲,第一个由起端向下至盆腔上口附近,于腰大肌的内侧缘便转向内上方形成,此弯曲位置不固定,多在盆腔内;在肠管向内上方跨过髂总动脉分叉处,又转向下,形成第二个弯曲,此弯曲位置也不固定,多数位于正中线左侧。乙状结肠系膜长度平均8.9cm,乙状结肠相对较长,可为80~170cm,故其有很大的伸展度,因此在纤维结肠镜检查时,可能发生乙状结肠扭转结圈,极难通过,需旋转镜身、改变体位,或加手法推扳,方能使肠镜通过。
结肠有吸收.分泌.细菌消化与协助排粪作用.
结肠的吸收功能以后半结肠为最强,主要吸收水分与钠,也吸收少量钾.氯.尿素.葡萄糖.氨基酸与一些药物.结肠平均每日吸收460mmol钠与350~2千ml水.虽然24小时通过回盲瓣到盲肠的食靡约5百~1千ml,但经过结肠与直肠吸收后仅从肛门排出150ml.若结肠功能发生紊乱,就可影响吸收,甚至发生腹泻.便秘与腹胀等.若吸收过量,又可导致水中毒.血氯过高与酸中毒等.
结肠粘膜内有杯状细胞,可分泌碱性液体,保护结肠粘膜,润滑大便,以助排便.
结肠不产生酶,无消化作用,但有细菌消化作用.结肠内有很多细菌,大肠杆菌占70%,厌氧杆菌占20%,此外还有链球菌.变形杆菌.葡萄球菌等,也有少量原生物与螺旋体.肠细菌对产生生理需要的物质有重要作用.比如食物内缺乏维生素时,[在]肠内可根据人体的需要调节合成维生素,这些细菌消化纤维素,合成各种维生素.比如维生素K.,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H.维生素12等.比如长期用抗生素,可导致维生素合成与吸收不良,引起维生素缺乏症.
结肠炎腹痛一般多为隐痛或绞痛,常位于左下腹或小腹。其它表现有食欲不振、腹胀、恶心、呕吐及肝大等;左下腹可有压痛,有时能触及痉挛的结肠。常见的全身症状有消瘦、乏力、发热、贫血等。有少部分病人在慢性的病程中,病情突然恶化或初次发病就呈暴发性,表现严重腹泻,每日 10-30 次,排出含血、脓,粘液的粪便,并有高热、呕吐、心动过速、衰竭、失水、电解质紊乱、神志昏迷甚至结肠穿孔,不及时治疗可以造成死亡。
症状
临床表现:
(1) 大量便血:指短时间内大量肠出血,伴有脉搏增快,血压降及血色素低,需要输血治疗。
(2) 肠狭窄:临床一般无症状,严重时可引起肠阻塞,在本病出现肠狭窄时,要警惕肿瘤。
(3)肠穿孔:皮质激素的应用被认为是肠穿孔的一个危险因素。
(4) 中毒性扩张:这是本病的一个严重病发症,多发生在全结肠炎的人,死亡率可高达44%,易并发肠穿孔。
(5) 结肠癌:约5%病例发生癌变
(6)腹泻:腹泻是结肠炎早期的主要症状。常反复发作,多因饮食不当、情绪激动、过度疲劳诱发。
因炎症刺激所致,程度轻重不一,腹泻为本病最主要症状。轻者每天3—4次,呈软便或糊状便,可混有粘液和脓血;重者数十次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
(7) 腹痛:轻度病人无腹痛或仅有腹部不适。一般有轻度至中度腹痛,系左下腹阵痛,可涉及全腹有能一便意一便后缓解的规律。
(8) 便秘:大便秘结4—5日排便一次,粪便如羊屎样,甚则不吃泻药不能通便。
大便次数少、量少、便干硬、排出困难,排便时还伴腹部不适或腹痛,但能在排便后缓解。需要注意的是,便秘和腹泻都是结肠炎的早期症状,严重时可能出现两者相互交替发生的现象,因此要格外注意。
(9) 其他症状:腹胀、消瘦、乏力、肠鸣、失眠、多梦、怕冷,严重者有可发热,心跳加速,以及衰弱,贫血,失水,电解质平衡推敲和营养障碍等表现。
宫毅 主任医师
云南省中医医院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痔疮、复杂性肛瘘、顽固性便秘、直肠息肉、肛瘘、肛裂、肛周脓肿、肛门湿疹、直肠脱垂、结肠易激综合症、溃疡性结肠炎、肛门术后并发症后遗症等肛肠疾病,特别是对疑难肛肠疾病有着独特治疗方案。
周继友 主任医师
济南市中医医院
擅长:胃溃疡,萎缩性胃炎,溃疡性结肠炎,胃肠胆囊息肉,胃癌,食管癌,肠癌
沈英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擅长:消化系统疾病,如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糜烂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便秘、口臭、消化不良、胆汁反流性胃炎、食管炎、幽门螺旋杆菌、胃胀气、胃酸烧心、十二指肠炎、胃痛胃疼、肠胃炎等胃肠系统疾病。
许颖智 主任医师
北京胃肠科
擅长:消化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及治疗,以及胃镜、肠镜诊断技术,如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脾胃不和、萎缩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肠上皮化生、消化不良、肠胃炎、贲门炎、慢性胃炎、幽门螺旋杆菌、胃痛、胃胀、胃酸、便秘、结肠炎、食管炎等胃肠系统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