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敏斌:我国每分钟出现3个低视力患者
核心提示:我国最早的一次全面规范的视力残疾人的抽样调查已经是在1987年,当时就已经估计我国有视力残疾患者近1310 万,盲约560万,低视力约750万;目前我国每年出现新盲人大约45万,低视力135万,即约每分钟就会出现1个盲人, 3个低视力患者。
- 余敏斌 青光眼专科主任医师
- 查看名医介绍收起名医介绍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有那么一群人:他们虽然没有生活在黑暗之中,但是却也难得看到世界的全部美好,他们在“盲”与“不盲”之间徘徊,他们在努力远离“黑暗”,争取“光明”,他们就是——低视力患者。
我国每分钟出现3个低视力患者
据中山大学眼科中心视光学系主任余敏斌教授介绍,我国最早的一次全面规范的视力残疾人的抽样调查已经是在1987年,当时就已经估计我国有视力残疾患者近1310 万,盲约560万,低视力约750万;目前我国每年出现新盲人大约45万,低视力135万,即约每分钟就会出现1个盲人, 3个低视力患者。
所谓低视力是指,患者即使经过治疗(药物、手术、常规镜片等)后,或标准的屈光矫正后仍有视功能损害,其视力小于0.3到光感,或视野半径小于10度。低视力均指双眼而言,若双眼视力不同,则以视力较好的一眼为准。如仅有一眼为低视力,另一眼的视力>0.3,则不属于视力残疾范围。
低视力划分为两类,一级低视力是指:最佳矫正视力等于或优于0.05,而低于0.1;二级低视力是指:最佳矫正视力等于或优于0.1,而低于0.3。
不同的年龄段人群:导致低视力的原因也不同
据国外的资料,在29岁以下人群中,先天性眼病占了病因的绝大多数,按顺序排列分别是先天性眼部结构缺损及眼球震颤、先天性白内障、黄斑部营养障碍、先天性视神经萎缩、白化病、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晶体后纤维增生等
在30~59岁人群中,按顺序排列分别是视神经萎缩、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黄斑部营养障碍、近视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等;
在大于60岁的人群中,则是老年性黄斑损害占了绝大多数,达50%以上,其次是青光眼、老年性白内障、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神经萎缩、近视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等。
儿童低视力人群:14岁以下发病率为0.43%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标准,双眼中好眼的最佳矫正视力小于0.3为低视力,视力小于0.05,无光感为盲,我国14岁以下儿童低视力发病率为0.43%。儿童盲及低视力的主要原因是先天性遗传性眼病,如先天性眼部结构缺损及眼球震颤、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青光眼、黄斑部营养障碍、先天性视神经萎缩、白化病、屈光不正、弱视等,还有一部分儿童是因眼病、外伤等未能治愈所致。
老年人低视力人群:主要有三个原因
1、糖尿病并发症
50%的糖尿病患者伴有视网膜病变,如果没有及时检查和治疗,很容易造成视力急剧下降。所以糖尿病人要定期来眼科检查,最好保证每年一次复查,一旦发现视网膜病变可以进行激光眼底治疗。
2、老年黄斑变性造成的视力下降
有数据显示,70岁的老人有10%出现这个问题。老年黄斑变性没有任何疼痛感,也没有其他症状,就是视力下降,如果早发现是可以通过药物干预治疗的,另外光动力疗法对部分患者也有很好的效果。
3、青光眼导致的低视力
早期诊断明确的青光眼患者可以通过眼压控制、注意眼部营养和手术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