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疾病百科 > 疾病症状 >兰伯特-伊顿综合征

兰伯特-伊顿综合征

(肌无力样综合征,兰伯特-伊顿综合症,朗-伊二氏综合征,类重症肌无力综合征)

兰伯特-伊顿综合征是怎么回事?

向您详细介绍兰伯特-伊顿综合征的病理病因,兰伯特-伊顿综合征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兰伯特-伊顿综合征病因

  兰伯特-伊顿综合征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兰伯特-伊顿综合征是特殊类型肌无力和累及胆碱能突触的自身免疫病。病人有NMJ突触前膜与Ach释放有关的抗原决定簇IgG自身抗体,该抗体直接作用于周围神经末梢突触前膜Ach释放部位,以及电压门控性钙通道,阻滞钙离子传递,产生NMJ传递障碍,推测自身抗原可能为电压门控性Ca2 通道复合物(voltage-gated Ca2 channel complex)组成部分。

  (二)发病机制

  癌性兰伯特-伊顿综合征病人自身免疫应答主要针对肿瘤细胞抗原决定簇,后者与突触前膜某些抗原决定簇有交叉免疫性,当免疫活性细胞遇到具有特殊HLA抗原癌细胞相关抗原决定簇时,通过分子模拟机制启动免疫应答。从肺癌中获得的细胞株显示钙通道蛋白有活化抗原,推测肿瘤细胞存在相应抗体,将患者IgG注入小鼠体内,Ach释放减少,超微结构观察发现Ach释放区域功能紊乱。

  非癌性Lambert-Eaton综合征自身免疫机制不清,该综合征病人HLA-B8出现率(62%)明显高于对照组(19%),非癌性肌无力样综合征组(73%)高于癌性肌无力样综合征组(50%)。Lennon等对64例非癌性肌无力样综合征患者调查发现,45%的患者有一种或多种器官(如甲状腺、胃或骨骼肌)特异性自身抗体。

  病理改变:病人肌活检显示靶纤维轻度增加,非特异性Ⅱ型肌纤维萎缩,萎缩肌纤维未见群组化现象。电镜显示突触后膜皱褶和二级突触间隙面积增加,Ach囊泡及受体数目正常,神经末梢无变性。定量冷冻刻蚀电镜研究发现,病人Ach释放部位面积缩小,突触前膜单位面积和Ach释放部位单位面积膜内大颗粒数减少,排列不正常的膜内大颗粒丛集数增加,为本综合征最小Ach释放单位释放量减少提供形态学依据。

分享:

医院医生更多

  • 上海九龙医院
  • 上海男科医院 上海专业男科
  • 张俊峰主治医师

    科室:男科

    擅长:阳痿,早泄,包皮包茎,不射精等性功能障碍疾病和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精囊炎,男性不育等泌尿生殖科疑难杂症的治疗。

  • 上海宏康医院
  • 胎记 疤痕 血管瘤 专科医院
  • 肖萍主治医师

    科室:胎记

    擅长:采用多种技术联合治疗各类疑难胎记和疤痕,并以无创、不复发,深受患者推崇。

  • 杨春梅执业医师

    科室:胎记

    擅长:采用多技术联合体系治疗各种皮肤色素性胎记和血管性胎记以及各类烧烫伤疑难重度疤痕,临床效果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