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细胞丙酮酸激酶

(别名:尿苯丙酮酸)

  红细胞酶在调节红细胞代谢中起重要作用。PK是细胞溶酶体中的一种转移酶,酶缺乏导致能量供应减少,红细胞寿命缩短引起溶血贫血等。

...[详细][收起]
目录:
基本信息 注意事项 指标结果解读 相关疾病 相关症状 检查作用 检查过程

红细胞丙酮酸激酶注意事项

  检查前:

  1.抽血前一天不吃过于油腻、高蛋白食物,避免大量饮酒。血液中的酒精成分会直接影响检验结果。

  2.体检前一天的晚八时以后,应开始禁食12小时,以免影响检测结果。

  3.抽血时应放松心情,避免因恐惧造成血管的收缩,增加采血的困难。

  检查后:

  1.抽血后,需在针孔处进行局部按压3-5分钟,进行止血。注意:不要揉,以免造成皮下血肿。

  2.按压时间应充分。各人的凝血时间有差异,有的人需要稍长的时间方可凝血。所以当皮肤表层看似未出血就马上停止压迫,可能会因未完全止血,而使血液渗至皮下造成青淤。因此按压时间长些,才能完全止血。如有出血倾向,更应延长按压时间。

  3.抽血后出现晕针症状如:头晕、眼花、乏力等应立即平卧、饮少量糖水,待症状缓解后再进行体检。

  4.若局部出现淤血,24小时后用温热毛巾湿敷,可促进吸收。

红细胞丙酮酸激酶指标解读结果

正常值:
国际血液学委员会红细胞PK15.0±1.99u/gHb,成人男女无显著差别(P>0.05)。

高于正常值:
暂无相关资料

低于正常值:
暂无相关资料

红细胞丙酮酸激酶检查作用

1.苯丙酮酸(PPA)是苯丙氨酸代谢产物,当肝脏中缺乏L-苯丙氨酸羟化酶时,苯丙氨酸不能氧化为酪氨酸,而只能变成苯丙酮酸。大量苯丙氨酸和苯丙酮酸累积在血液和脑脊液中,并随尿排出,称为苯丙酮酸尿症。这是所有先天性氨基酸代谢紊乱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定性试验常用三氯化铁试验,也有人用2,4-二硝基苯肼试验。如疑苯丙酮尿症,还可检测患者血苯丙氨酸,并注意尿中其他一些物质。当苯丙酮尿症时患者血浆苯丙氨酸增高,酪氨酸降低。 2.由于苯丙酮酸损害患者神经系统和色素代谢,典型的可出现毛发、皮肤及瞳孔的色素减少。头发红黄、皮肤白、尿和汗有霉臭味。症状可随年龄增加而明显。

红细胞丙酮酸激酶检查过程

检查过程:1.抽血,抽血检查一般采静脉血,由医生或护士抽血。

2.抽血量的多少是根据化验内容的不同及项目的多少来决定的,抽血量一般在2-20毫升,最多不会超过50毫升,然后由医生进行蛋白质显色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