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激酶是怎么回事
核心提示:尿激酶可能是由纤维蛋白溶解亢进、血栓形成、血管阻塞、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减少症等病理变化引起的,会导致血液凝固能力降低。若症状持续或加剧,应立即就医以评估出血风险。
尿激酶可能是由纤维蛋白溶解亢进、血栓形成、血管阻塞、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减少症等病理变化引起的,会导致血液凝固能力降低。若症状持续或加剧,应立即就医以评估出血风险。
1.纤维蛋白溶解亢进
当体内存在大量纤维蛋白时,尿激酶能够催化其转化为纤维蛋白溶酶原,进而使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为纤维蛋白溶酶,导致纤维蛋白溶解亢进。因此,尿激酶可以用于治疗纤维蛋白溶解亢进引起的血液凝固异常。
2.血栓形成
尿激酶能直接作用于纤维蛋白,使其裂解为可溶性片段,从而促进已形成的血栓溶解。通过干扰血小板活化和聚集以及增强纤溶活性来抑制血栓形成。临床上主要用于急性心肌梗死、肺栓塞等重症急症的抢救治疗中。
3.血管阻塞
尿激酶具有较强的溶栓作用,可以使已经形成的血栓发生溶解,从而使被堵塞的血管重新恢复通畅。对于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而言,在发病48小时内遵医嘱使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效果。
4.凝血功能障碍
尿激酶是一种促纤溶药物,能够加速凝血过程中的纤维蛋白溶解,从而影响凝血功能。对于患有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应慎用尿激酶以防止出血风险增加。
5.血小板减少症
尿激酶可能会影响血小板的功能和数量,进一步降低患者的凝血能力。对于有血小板减少症的患者,需要密切监测血小板计数并调整用药方案。
建议定期进行血液学检查,包括血小板计数和凝血功能检测,以评估病情变化。同时注意观察是否有出血倾向,如皮肤黏膜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症状出现。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