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

血栓是血流在心血管系统血管内面剥落处或修补处的表面所形成的小块.在可变的流体依赖型(variable flow dependent patterns)中,血栓由不溶性纤维蛋白,沉积的血小板,积聚的白细胞和陷入的红细胞组成。

中文名称 :血栓
所属部位 :血液血管
所属科室 :心血管内科,血管外科

1、简介

  血栓形成是一种涉及许多彼此相互作用的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多因素变化的过程.在临床上常见到血栓形成素质的患者.最主要的特点是有家族史,反复发作性,年轻,发作症状的严重性以及血栓形成部位的不寻常.

  怀疑动脉静脉血栓形成或血栓栓塞需客观依据.血管造影是诊断的参照标准,但由娴熟技巧操作的超声检测,对浅表血管和心脏也可进行检查.

  在静脉造影证明为自发性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中,25%~50%病例存在遗传素质.一种先天性抗凝机制缺陷(如因子Ⅴ抗激活的蛋白C,高半胱氨酸血症,蛋白C缺乏,蛋白S缺乏,抗凝血酶缺乏,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不全)存在时,当结合一种血栓形成的刺激(如外科手术,妊娠,服用避孕药,抗磷脂抗体)足以发生静脉血栓栓塞.早期曾有多部位血栓形成的患者,其发作的频率和严重性较单个血栓形成的要显著增加.

  抗血栓疗法是运用溶栓药物,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剂.在制定抗血栓形成的治疗策略时,首先要注意到溶栓药物治疗,由于溶栓药物可去除一个已形成的血栓.抗血栓形成治疗要多样化,这取决于受累的部位是静脉或是动脉循环系统;血管受累的程度与部位;血栓形成的扩展,栓塞或复发的危险性;以及抗血栓形成治疗与出血的相对利弊.

  恢复血管通畅的人工机械方法有球囊导管术和外科栓子切除术;其指征和并发症与特殊病种(如心肌梗死,静脉血栓形成,梗塞,脑血管意外,修复的心脏瓣膜,动脉栓塞)抗血栓形成的治疗方案有关.

2、血栓形成的原因及机理

1. 心、血管内膜损伤

(1)内膜受到损伤时,内皮细胞发生变性坏死落,内皮下的胶原纤维裸露,从而激活内源性凝血系统的Ⅻ因子,内源性凝血系统被激活。

(2)损伤的内膜可以释放组织凝血因子,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

(3)受损伤的内膜变粗糙,使血小板易于聚集,主要黏附于裸露的胶原纤维上。

2. 血流改变 变慢

血流变慢

3. 血液性质改变

主要是指血液凝固性增高,见于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增多。如在严重创伤、产后及大手术后。

3、血栓的分类

1.白色血栓(pale thrombus)发生于血流较速的部位(如动脉、心室)或血栓形成时血流较速的时期〔如静脉混合性血栓的起始部,即延续性血栓(propagating thrombus)的头部〕。镜下,白色血栓主要由许多聚集呈珊瑚状的血小板小梁构成,其表面有许多中性白细胞粘附,形成白细胞边层,推测是由于纤维素崩解产物的趋化作用吸引而来。血小板小梁之间由于被激活的凝血因子的作用而形成网状的纤维素,其网内含有少量红细胞。肉眼观呈灰白色,表面粗糙有波纹,质硬,与血管壁紧连。

2.红色血栓(red thrombus)发生在血流极度缓慢甚或停止之后,其形成过程与血管外凝血过程相同。因此,红色血栓见于混合血栓逐渐增大阻塞管腔,局部血流停止后,往往构成延续性血栓的尾部。镜下,在纤维素网眼内充满如正常血液分布的血细胞。肉眼观呈暗红色。新鲜的红色血栓湿润,有一定的弹性,陈旧的红色血栓由于水分被吸收,变得干燥,易碎,失去弹性,并易于落造成栓塞。

3.混合血栓(mixed thrombus)静脉的延续性血栓的主要部分(体部),呈红色与白色条纹层层相间,即是混合性血栓。其形成过程是:以血小板小梁为主的血栓不断增长以致其下游血流形成漩涡,从而再生成另一个以血小板为主的血栓,在两者之间的血液乃发生凝固,成为以红细胞为主的血栓。如是交替进行,乃成混合性血栓(图3-5)。在二尖瓣狭窄和心房纤维颤动时,在左心房可形成球形血栓;这种血栓和动脉瘤内的血栓均可见到灰白色和红褐色交替的层状结构,称为层状血栓,也是混合性血栓。

4.透明血栓(hyaline thrombus)这种血栓发生于微循环小血管内,只能在显微镜下见到,故又称微血栓,主要由纤维素构成,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4、血栓的结局

1.软化、溶解和吸收:小的血栓可被完全溶解和吸收;大的血栓则可被部分溶解而软化,易受血流冲击落形成栓子。

2.机化与再通:血栓形成后,从血管壁向血栓内长入内皮细胞和纤维母细胞,形成肉芽组织并逐渐取代血栓,这一过程为血栓机化。

3.钙化:血栓形成后,既未被溶解吸收,又未被完全机化时,可发生钙盐沉积。经脉中的血栓钙化后称静脉石。

5、老年人防血栓专题

老年人分析

健康人体内有两种物质:一种是凝血物质,如二磷酸腺苷和凝血黄素A2、纤维蛋白及钙等,能使血小板凝集成块,形成血栓,起到止血作用。另一种是抗凝血物质,纤维蛋白溶解酶和前列环素等,有抗凝血和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平时人体血液中的凝血物质和抗凝血物质两者外于动态平衡状态,则不易形成血栓,在血管发生意外时,又有止血作用,保持人体健康。

老年人血管老化,血管壁受损,易患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后,产生的凝血激酶增多,促进凝血酶形成,凝血黄素A2也增多,同时制造抗凝物质前列环素减少,易诱发血栓形成。如血糖增高时,糖与红血球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全身组织缺氧,这时血小板凝集性增强,粘度增大,容易促进血栓形成。怎样才能防止血栓发生呢?

如何防止血栓

参加体育活动。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使血液稀薄,粘滞性下降。如打太极拳、体操、跳舞、骑自行车、慢跑、游泳、舞剑等。

增加高密度脂蛋白。它不沉积在血管壁上,还能促进已沉积在血管壁上的极低密度脂蛋白溶解,使血流通畅,防止动脉硬化。运动和饮食调节,可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还可经常吃些洋葱、大蒜、辣椒、四季豆、菠菜、黄瓜、胡萝卜、苹果、葡萄等。

药物预防。遵医嘱每次服用少量阿斯匹林,可使血小板环氧化酶乙酰化,失去活性,防止血栓形成,而大剂量服用,能抑制前列腺素I2生成,加速血液凝固,形成血栓,故不宜大剂量服用。复方丹参片有活血化瘀,使血液流畅作用,每天三次,每次服三片。

晚睡前喝杯开水,可防止血栓形成,平时也要养成饮水习惯,每天饮水1000-1200毫升,有利于血液循环,降低血液粘稠度,对预防血栓很有好处。

抗血栓药分类

抗血栓药可分为抗凝血药、抗血小板聚集药和溶血栓药三大类:

A、抗凝血药(anticoagulants)是一类干扰凝血因子,阻止血液凝固的药物,主要用于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B、抗血小板聚集药分为三代:阿司匹林为第一代,噻氯匹啶为第二代,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为第三代。其中,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的问世是抗血小板治疗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C、凝血中形成的纤维蛋白,可经纤溶酶作用从精氨酸-赖氨酸键上分解成可溶性产物,使血栓溶解。纤维蛋白溶解药(fibrinolytic drugs)激活纤溶酶而促进纤溶,也称溶栓药(thrombolytic drugs),用于治疗急性血栓栓塞性疾病。第一代的溶栓药链激酶(SK)和尿激酶(UK)至今仍然是国内外使用最广泛的品种,随着尿激酶原(Pro-UK)等新一代溶栓药的问世,这类药物正在临床逐渐推广应用。

9、相关医生

曹雁阁 主任医师

贵州省第二人民医院

擅长:擅长各种外周血管病的心导管检查与治疗,包括静脉曲张、静脉血栓、脉管炎、周围血管(肾、下肢)疾病等球囊扩张及支架术,预激综合症等各型快速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病窦综合症等缓慢心律失常的起搏治疗

姚欣艳 副主任医师

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擅长: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颅内血管畸形、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三叉神经痛、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偏侧面肌痉挛、急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各种神经痛、急性脊髓炎、脊髓压迫症、脊髓空洞症、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中枢神经系统各类感染性疾病、视神经脊髓炎、多发性硬化、帕金森病、肝豆状核变性、特发性震颤、肌张力障碍、运动神经元病、多系统萎缩、癫痫、癫痫持续状态、偏头痛、紧张性头痛、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脑性瘫痪、缺血缺氧性脑病、脱髓鞘脑病、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遗传性共济失调、重症肌无力、周期性麻痹、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炎性肌病、睡眠障碍、眩晕症、神经症、自主神经功能不全、雷诺病、全身性疾病所致神经系统病变、中毒和药物不良反应所致神经系统疾病、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等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袁梦石 副主任医师

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擅长:用中西医结合诊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颅内血管畸形、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三叉神经痛、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偏侧面肌痉挛、急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各种神经痛、急性脊髓炎、脊髓压迫症、脊髓空洞症、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中枢神经系统各类感染性疾病、视神经脊髓炎、多发性硬化、帕金森病、肝豆状核变性、特发性震颤、肌张力障碍、运动神经元病、多系统萎缩、癫痫、癫痫持续状态、偏头痛、紧张性头痛、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脑性瘫痪、缺血缺氧性脑病、脱髓鞘脑病、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遗传性共济失调、重症肌无力、周期性麻痹、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炎性肌病、睡眠障碍、眩晕症、神经症、自主神经功能不全、雷诺病、全身性疾病所致神经系统病变、中毒和药物不良反应所致神经系统疾病等。对神经科疑难杂症以及急危重症的抢救丰富经验。

王志伟 副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擅长:动脉疾病:胸、腹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动脉狭窄或闭塞(颈动脉、锁骨下动脉、肾动脉、髂动脉,上下肢各段动脉等),各种动脉血栓形成,糖尿病足,大咯血;静脉疾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布加综合征,门静脉高压症,消化道出血,脾功能亢进,门静脉血栓形成,肾静脉压迫综合症;其他动静脉疾病:各种动静脉漏,动静脉畸形,头面部、四肢、内脏等血管瘤,各种术后血管吻合口狭窄。肿瘤介入治疗范围:恶性肿瘤如头颈部癌、肺癌、肝癌和肝转移癌、胃肠癌、胰腺癌、肾癌、膀胱癌、恶性骨肿瘤、椎体转移瘤、宫颈癌、子宫癌、卵巢癌、恶性葡萄胎等;恶性腔道狭窄(包括食管、贲门、幽门、结肠和气管);梗阻性黄疸(胆管癌、胰头癌);良性肿瘤如鼻咽纤维血管瘤、肝海绵状血管瘤。

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