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引发强直脊柱炎
核心提示:疫苗本身不会引起强直性脊柱炎,但接种疫苗后可能会出现发热、肌肉酸痛等不良反应。若患者在发生此类症状时伴有下腰部或臀部疼痛不适,并且有明显的晨僵现象,则需考虑与疫苗无关的强直性脊柱炎有关。
疫苗本身不会引起强直性脊柱炎,但接种疫苗后可能会出现发热、肌肉酸痛等不良反应。若患者在发生此类症状时伴有下腰部或臀部疼痛不适,并且有明显的晨僵现象,则需考虑与疫苗无关的强直性脊柱炎有关。

一、原因
1.感染:如肠道细菌、病毒及结核杆菌等感染,可导致骶髂关节和脊柱发生骨质破坏,从而诱发强直性脊柱炎。
2.遗传因素:研究表明,HLA-B27抗原是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重要的实验室指标之一,因此具有HLA-B27基因的人群患此病的风险较高。
3.免疫异常:自身免疫机制缺陷者易患强直性脊柱炎,而正常人由于机体免疫功能健全,不易发病。此外,研究发现类风湿因子效价升高者也容易罹患强直性脊柱炎。
4.内分泌失调: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可能与男性的雄激素分泌较多有关,因为雄激素能促进炎症的发生和发展。
二、治疗
强直性脊柱炎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主要以延缓病情进展为目的,通常采取综合治疗的方式进行处理,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以及手术治疗。
1.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控制疾病活动度的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常用的有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塞来昔布胶囊等,这类药物起效迅速,能够缓解患者的腰背痛、晨僵等症状;柳氮磺吡啶为广谱抗菌药,对炎症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有效,适用于中至重度的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甲氨蝶呤可用于中、重度的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可以抑制多种促炎介质的生成,发挥抗炎作用,常用于对传统疗法无效的中到重度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
2.物理治疗:常见的方法包括热疗、光疗、水疗、按摩等,通过刺激血液循环系统,增强肌力,保持关节灵活性,减轻疼痛感。
3.手术治疗:当强直性脊柱炎发展到严重阶段,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时,可通过外科手术矫正畸形,恢复和维持脊柱的稳定性。
除此之外,还需要避免剧烈运动,注意休息,以免加重局部不适。同时需要定期复查,以便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