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网首页 39问医生 名医在线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新闻 诊疗 药品 手机挂号30秒挂号、免费问医生
与万千病友交流
扫描下载
39就医助手APP
收录14502种疾病、症状

肠易激综合症的治疗

2014-12-09 10:39:02新浪网

核心提示: 肠易激综合症的治疗?胃肠功能紊乱,以肚子痛为主者常为肠易激综合征,称为肠易激综合征。又称胃肠神经官能症,顾名思义也容易受情绪影响。

  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胃肠功能紊乱,以肚子痛为主者常为肠易激综合征,称为肠易激综合征。又称胃肠神经官能症,顾名思义也容易受情绪影响。常反复发作,病情多在情绪波动、精神紧张、饮食失调、气候变化等情况下发作;常伴左下腹胀痛、隐痛或痉挛痛,多在排便后减轻,呈疼痛-排便-缓解的规律;经常便秘腹泻,或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但无脓血便;可伴腹胀、纳呆、呕恶、心烦、焦虑、失眠等消化不良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

  本病属中医“肠郁”、“泄泻”、“腹痛”、“便秘”等范畴。近10年来,笔者将肠易激综合征辨证分为肝郁脾虚、寒热错杂、脾胃虚弱、脾肾阳虚、阴虚肠燥、肠道瘀滞等六型施治,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

  肝郁脾虚型:症见轻度抑郁,腹痛腹泻,肠鸣,泻后痛减,胸闷脘痞,心烦易怒,嗳气纳呆,舌淡红,苔薄白腻,脉细弦。治宜疏肝健脾止泻。方用痛泻要方合四君子汤加减,药用炒白芍、党参、炒白术、茯苓、炙甘草、陈皮、炒防风、柴胡、香附等。

  寒热错杂型:症见腹痛,肠鸣,腹泻,大便不爽,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烦闷纳呆,脘腹喜暖,舌淡红,苔黄或白腻,脉弦。治宜平调寒热,除湿止泻。方用乌梅丸加减,药用乌梅、细辛、炮附子、干姜、桂枝、党参、黄连、黄柏、当归、川椒等。

  1.肠易激综合征中医分型

  1.1腹泻为主型

  (1)肝郁脾虚证:每因抑郁恼怒或情绪紧张时,发生腹痛泄泻,或见腹中雷鸣,攻窜作痛,得矢气嗳气或便后痛减,可伴有心烦易怒,失眠多梦,胸胁胀闷,嗳气食少,痞满饱胀,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2)脾虚湿盛证:腹部不适或疼痛,大便稀溏,迁延反复,稍进油腻或寒凉食物,则大便次数明显增多,可伴有纳呆食少,脘闷不舒,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淡胖或见齿痕,苔白腻,脉弱。

  (3)寒热错杂证:腹痛不适,大便稀溏,泻下不爽,或偶见便秘,可伴有脘腹痞满,口苦口干,不欲多饮,舌淡红或边尖红赤,苔薄黄,脉弦滑。

  (4)脾肾阳虚证:脐腹冷痛,腹中雷鸣,黎明泄泻或遇冷则泄,泻下完谷,泻后则安,可兼见腰背痠痛,形寒肢冷,女子月经不调,男子阳痿早泄,舌淡苔白;脉沉细。

  1.2肠易激综合征便秘为主型

  (1)气机郁结证:腹痛腹胀,得矢气稍缓,便或干或不干,但欲便不得,排出不畅,每于情志不畅时便秘加重,可伴见嗳气频作,胸胁痞满,心情不畅,喜善太息,舌红,苔薄白腻或薄黄腻,脉弦。

  (2)血虚阴亏证:腹痛不适,便质燥结如球,排便艰难,可伴见头晕心悸,失眠多梦,面色、唇甲不华,舌质淡红或红赤,苔薄白或少苔,脉细弱。

  1.3肠易激综合征腹泻便秘交替型

  可 据不同阶段的症候特点分别参照泄泻为主型或便秘为主型进行辨证。

  2 辨证治疗

  2.1腹泻为主型

  2.1.1 肝郁脾虚证

  (1)治法:舒肝健脾,抑木扶土。

  (2)方药:痛泻要方合四逆散加减。白芍15g、白术15g、防风6g、陈皮9g、枳壳12g、甘草9g、茯苓15g等。

  腹痛明显者,重用白芍24g、甘草12g以柔肝和脾,缓急止痛;胸胁脘腹胀痛者,可加柴胡9g、香附9g以加强舒肝解郁之力;若大便稀溏,脾虚明显者,可加党参12g、扁豆12g、薏苡仁15g以增强健脾化湿之功;腹痛较甚,痛点固定,兼有血瘀者,加三七粉冲服3g等活血化瘀止痛;心烦失眠者,可加郁金12g、合欢皮15g、生龙牡先下,各30g以加强解郁安神,宁心定志之功。

  (3)中成药:逍遥丸,每次9g,每日3次。

  2.1.2 脾虚湿盛证

  (1)治法:健脾益气,淡渗利湿。

  (2)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党参12g、茯苓15g、白术15g、山药15g、白扁豆12g、莲子肉12g、砂仁6g、薏苡仁15g、葛 12g等。

  湿浊内盛,舌苔厚腻,脘闷纳呆者,加苍术12g以燥湿化浊;脘腹疼痛,胀满不适,气滞较甚者,加柴胡9g、木香9g以疏肝理气,消胀除满;若久泻不愈,腹部坠胀,兼有脱肛者,可用补中益气汤化裁,以益气升阳。

  (3)中成药:参苓白术丸,每次6g,每日3次。

  2.1.3 寒热错杂证

  (1)治法:辛开苦降,调理脾胃。

  (2)方药:半夏泻心汤加减。黄芩9g、黄连9g、干姜12g、半夏12g、党参12g、甘草9g、大枣9g等。

  兼见胸胁胀满,抑郁寡欢者,加柴胡9g、香附9g以舒肝解郁,兼肠鸣漉漉,痛则欲泄者,加白术15g、白芍12g、葛 12g抑肝扶脾,升阳止泻。

  (3)中成药:肠胃康颗粒,每次8g,每日3次。

  2.1.4 脾肾阳虚证

  (1)治法:温补脾肾,固涩止泻

  (2)方药: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加减。制附子6g,党参12g、白术15g、干姜9g,补骨脂12g,肉豆蔻12g,吴茱萸6g,五味子12g,炙甘草9g等。

  若年老体弱,中气下陷,加黄芪18g、葛 12g以补中升提;久泄不止加赤石脂12g、禹余粮12g、诃子肉9g以涩肠固泻。

  (3)中成药:①四神丸,每次6g,每日3次;②固本益肠片,每次8片,每日3次。

  2.2肠易激综合征便秘为主型

  2.2.1 气机郁结证

  (1)治法:疏肝解郁,理气导滞。

  (2)方药:四逆散合五磨饮子加减。柴胡9g、白芍12g、当归12g、炒枳实12g、槟榔15g、木香9g、大腹皮15g、乌药15g、沉香末冲服3g、火麻仁15g、郁李仁12g。鉴于IBS是一种慢性疾病,应避免长期使用大黄等刺激性泻药。

  气郁日久化火,口苦咽干者,加生地15g、山栀12g清肝泄火;腹痛较甚,痛点固定,兼有血瘀者,加桃仁打碎12g、三七粉冲服3g等活血化瘀止痛。

  2.2.2 肠易激综合征血虚阴亏证

  (1)治法:养血润燥,滋阴通便。

  (2)方药:四物汤合增液汤加减。当归30g、生熟地各15g、赤白芍各15g、川芎6g、元参15g、麦冬15g、生首乌15g、枳实10g等。

  腹胀脘痞明显者,加厚朴15g以增强行气之力;伴有心烦口干,舌红少津者,可加知母12g,石斛24g以清热养阴。

  (3)中成药:苁蓉通便口服液,每次10ml至20ml,每日1次。

  2.3肠易激综合征腹泻便秘交替型

  可 据不同阶段的症候特点分别参照泄泻为主型或便秘为主型进行辨证治疗。

  3.验方举隅

  方1(黄芪术芍汤)

  方法:黄芪15,升麻5,炒白术9,陈皮6,炒防风9,白芍12,辣蓼30.水煎服日一剂。15天为1疗程。

  效果:治疗34例,痊愈20例,有效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2.1%.所治愈20例中,服药1疗程者6例,2疗程者10例,3疗程者3例,4疗程者1例,随访半年均未见复发。

  来源:刘汉昌等.中医杂志 1986;(2).

  方2(仙橘汤)

  方法:炒槟榔1.2克,仙鹤草30克,桔梗8克,白槿花、炒白术、白芍各9克,广木香、甘草、乌梅炭各4.5克.

  效果:笔者应用于临床,确有较好之作用,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效果较好。但也有失败之病例。

  来源:《朱良春用药经验集》

  方3(固肠丸)

  方法:乌梅肉、肉豆蔻、诃子肉、罂粟壳、苍术、人参、茯苓、木香。

  效果:未知。现罂粟壳已不易得也。

  来源:《证治准绳》

  4.肠易激综合征其他疗法

  4.1针灸疗法:可取中脘、足三里、天枢、大横等穴位,补虚泻实。笔者用玄应针法取各应框(N1/8,E0),亦取得较好之效果,一般多取足阳明与足厥阴相配合。此外,艾灸神厥亦为不错的方法,尤适于虚寒患者。

  4.2穴位贴敷:诃子肉、干粟壳、赤石脂各128克,煅龙骨64克,乳香、没药各15克。熬膏备用,用时取膏贴于关元穴上。本方来源于清代外治名医吴尚先之《理瀹骈文》。唯粟壳不易得也。

  更多精彩内容请用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39疾病百科官方微信获取,关注有惊喜哦!

  

疾病百科新二维码

您最近浏览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