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复极综合征就诊指南针对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去医院就诊时常出现的疑问进行解答,例如:早期复极综合征挂什么科室的号?早期复极综合征检查前的注意事项?医生一般会问什么?早期复极综合征要做哪些检查?早期复极综合征检查结果怎么看?等等。早期复极综合征就诊指南旨在方便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就医,解决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就诊时的疑惑问题。
- 典型症状
- 疲劳、电生理异常、心悸
- 最佳就诊时间
- 无特殊,尽快就诊
- 就诊时长
- 初诊预留1天,复诊每次预留半天
- 复诊频率/诊疗周期
- 门诊治疗:每周复诊至逐步拉长复诊周期疲劳消失后,不适随诊。
严重者需入院治疗待心率正常后转门诊治疗。
- 就诊前准备
- 无特殊要求,注意休息。
- 常见问诊内容
-
1、描述就诊原因(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什么不舒服?)
-
2、不适的感觉是否由明显的因素引起?
-
3、有疲劳、电生理异常、心悸、心率增快等伴随症状?
-
4、是否到过医院就诊,做过那些检查,检查结果是什么?
-
5、治疗情况如何?
-
6、有无药物过敏史?
-
7、家中是否有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
- 重点检查项目
- 1.心电图
- 心脏在每个心动周期中,由起搏点、心房、心室相继兴奋,伴随着生物电的变化,通过心电描记器从体表引出多种形式的电位变化的图形称为心电图(简称ECG)。心电图是心脏兴奋的发生、传播及恢复过程的客观指标。心电图是帮助判断心脏电活动是否正常的一种重要手段,是冠心病诊断中最早、最常用和最基本的诊断方法。
- 2.体温测量
- 体温测量是诊断疾病时常用的检查方法,有口腔测温,腋下测温和肛门测温三种。
- 3.胸部平片
- 胸部平片,也称胸部摄片检查。摄片检查所得的X线影像远比透视时清晰,其优势有: (1)受检部位的影像永久保留在胶片上,可供分析、讨论及复查对照; (2)可作为科研资料保存; (3)摄片可显示微细结构,如2mm以上的早期病源较透视清晰。 (4)摄片能够检查人体较厚部位,并使患者接受X线量较少。
- 诊断标准
- ERS的心电图表现,当伴明显胸痛、心悸等症状时鉴别诊断较为困难。
ERS的心电图诊断标准:早期复极综合征依据两个以上的导联心电图出现下列改变:
1.QRS综合波J点处ST段抬高0.5mV以上。
2.ST段呈凹面向上抬高部位多见于V3~V5,肢导联亦可抬高,但aVR导联无抬高
3.ST段抬高可持续多年,随年龄增加抬高幅度有下降趋势。
4.R波降支有明显切迹或模糊,类似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
5.T波高耸或倒置。
采用二级梯、踏车或活动平板试验是诊断ERS较为简单实用的方法,随心率增快,ST段全部或部分回到等电线J波减小或消失,T波高耸回复正常或倒置变为直立,结合临床症状消失可诊断为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