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状体脱位或半脱位诊断详述

晶状体脱位或半脱位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 如何缓解和预防?

  晶体脱位可出现以下症状和体征:①视力突然下降;②随身体运动,物象有明显的晃动;③单复视;④前房加深;⑤虹膜震颤;⑥晶体位于前房内可引起继发性青光眼角膜损害。

  1.询问外伤史,了解并分析眼部受伤程度与晶状体位的关系。

  2.全面体格检查,尤其注意与外伤有关的全身疾患。

  3.视功能的检测,例如视网膜视力、ERG、VEP以及色觉检查。

  4.全面检查其它眼部、例如眼位、眼球运动、眼压、前房角、瞳孔、虹膜、是否有眼球壁破裂、瞳孔散大、虹膜根部离断、前房玻璃体残留、视网膜脱离、脉络膜破裂、出血等。

  5.详细记录晶状体的形态、位置。不全脱位的患者,必须明确晶状体悬韧带断离的部位与范围,全脱位于玻璃体内的患者,必须了解晶状体是否与眼内组织粘连,了解晶状体位置与体位改变的关系。全脱位入前房的晶状体必须了解晶状体在前房内是否会因体位改变而脱入玻璃体内。

  6.若因玻璃体混浊未能确定晶状体在玻璃体腔的位置时,应常规超声波检查,通过改变体位了解晶状体在玻璃体腔的活动情况。

  7.对不全脱位的病人,询问是否有单眼复视的存在,并详细检查远视力、近视力及矫正视力。

  需与以下症状相互鉴别:

  晶状体移位:在正常情况下晶状体(lens)由晶状体悬韧带悬挂于睫状体上,其中心与视轴几乎一致。由于先天性、外伤或病变等原因使晶状体悬韧带部分或全部缺损或离断,引起对晶状体的悬挂力不平衡或丧失可导致晶状体离开正常的生理位置称为晶状体异位(ectopia lentis)根据悬韧带缺损或离断的程度(部分或完全)晶状体异位分为不全脱位(subluxation)和全脱位(luxation/dislocation);根据病因晶状体异位分为先天性、自发性和外伤性。

  晶状体突出:晶状体突出是近视的症状之一。

  角膜晶状体粘连:由于Peter异常引起的,有些患眼可有中央部的角膜晶状体粘连,伴有浅前房鶒,而有鶒一些为前极性白内障

  1.不全脱位晶状体若眼压正常无其它并发情况者可以通过验光,确定是否通过配镜提高视力。

  2.脱位的晶状体已混浊,其处理原则与白内障相同。

  3.脱位的透明晶状体,若大部分嵌顿瞳孔,全脱位于前房或全脱位于玻璃体内且合并其它并发症时,应摘除晶状体,同时作前段的玻璃体切割。

  4.不全脱位的透明晶状体,若继发青光眼经药物控制不满意时,应摘除晶状体,处理前房的玻璃体。

  5.脱位晶状体摘除术后应定期随访,注意术后继发性青光眼,视网膜脱离的发生。

了解更多就诊知识>>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向医生详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