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功能紊乱诊断详述

肠功能紊乱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 如何缓解和预防?

  本病是一类具有高度个体化特征及典型症状的病症。故以症状为基础的分类显得十分重要,对临床试验尤为有用,并可分为以下5个亚型。

  1.肠易激综合征(IBS)

  本病是一组包括持续或间歇发作的,以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异常为临床表现的肠功能紊乱性疾病。经调查西方人群中有15%-20%的青少年和成人患有此症,女性尤为多见。在不同人群中其流行程度不同。IBS多呈慢性复发过程并常伴发其他肠功能紊乱性疾病。

  诊断标准:

  在近12个月内腹部不适或腹痛至少出现12周,伴以下3种情况中的2种,但无需连续:

  (1) 排便后缓解;

  (2) 病初起时排便频数改变(>3/d或3<周);

  (3) 病初起时伴粪便性状改变。

  另外总结了一些支持IBS诊断的症状如下:

  1) 排便每周<3次;

  2)排便每天>3次;

  3)羊粪样或硬便;

  4)稀(软)或水样便;

  5) 用劲排便;

  6)便急感;

  7)排便不尽感;

  8)排粘液便;

  9)腹胀。

  腹泻为主型:符合第2,4,6项中的一项或多项而不伴1,3,5项;

  便秘为主型:符合第1,3,5项中的一项或多项而不伴2,4,6项。

  2.功能性腹胀气

  本病包括一组功能性肠紊乱症状,主要是感觉腹胀或胀气,且不符合其他功能性胃肠紊乱的诊断标准。临床上女性多见。

  诊断标准:

  下列症状在近12个月内至少出现12周,但无需连续:

  (1)腹部饱满、胀气;和

  (2)不符合诊断功能性消化不良IBS或其他功能性疾病。

  临床评价:

  本病通常晨起消失,至晚上逐渐加重,呈阵发性,可能与摄入某些特定食物有关。可有过度打嗝、肛门排气,但这些与腹胀气无必然联系。如伴有腹泻、体重减轻营养不良则需警惕其他可能的病因。

  3.功能性便秘

  本病是一组以持续性或间断性排便困难为临床表现的功能性肠病。女性中较为常见,并随年龄增长而有增多趋势。

  诊断标准:

  下列症状在近12个月内至少出现12周,但无需连续:

  (1) 1/4时间排便费力;

  (2) 1/4时间粪便为羊粪样或质硬;

  (3) 1/4时间排便未尽感;

  (4) 1/4时间排便有肛门直肠阻塞感;

  (5) 1/4时间排便要用手指挖出粪便;

  排便每周<3次。

  临床评价:

  医师应能辨识病人对便秘的不同表述。对病人一般情况、精神状态、所服的治便秘药物、食物纤维的摄入和本身疾病(如:甲减)进行了解、评价,必要时进行全结肠转运时间和肛直肠功能测定。

  4. 功能性腹泻

  本病是一种表现为不伴腹痛,持续性或复发性解软便、水样便的病症。

  诊断标准:

  下列症状在近12个月内至少出现12周,但无需连续:

  (1) 稀(软)或水样便;

  (2) 1/4时间出现腹泻;

  (3) 无腹痛。

  临床评价:

  需与假性腹泻(频繁急迫大便而大便干结)作鉴别,如根据病史不能鉴别的一些不伴腹痛的慢性腹泻病人,则需进行诊断性检查。基本检查包括血常规、粪便检查和乙结肠镜并活检,但遇排便量大、直肠出血、营养不良和体重减轻病人则要对肠道结构和功能进行全面检查,如放射影像学检查、十二指肠活检、血清激素测定。

  5. 非特异性功能性肠紊乱

  即一类功能性肠道症状不符合上述分类的功能性肠道病症。

暂无相关资料

了解更多就诊知识>>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向医生详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