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黏度

  血清黏度检测同全血黏度测定相似,只是方法较简单、而且可避免红细胞等因素影响检测结果,而且一般血浆蛋白质浓度的影响也很少,因此对多发性骨髓瘤、高球蛋白血症的敏感性比全血黏度为高。

...[详细][收起]
目录:
基本信息 注意事项 指标结果解读 检查作用 检查过程
  • 检查部位: 血液血管
  • 科室:
  • 空腹检查:
  • 医院参考价: ¥10-¥20查看详细>>
  • 指标解读:
    正 常
    异 常

血清黏度注意事项

  (1)高于参考值原因,主要与血清中球蛋白、脂质浓度升高有关。

  (2)新生儿血清中血脂很低,故血清黏度很低。

  (3)血清黏度增大,则相应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也升高。

血清黏度指标解读结果

正常值:
  相对黏度(血清流过时间/蒸馏水流过时间)1.4~1.8。

高于正常值:
  相对黏度大于4~6,考虑高黏滞综合征;相对黏度大于6~7或以上时,可有明显的伴随症状出现;其余临床意义同全血黏度。

低于正常值:
暂无相关资料

血清黏度检查作用

血清黏度检测可了解血液粘度情况,对多发性骨髓瘤、高球蛋白血症的敏感性较高。相对黏度大于4-6,考虑高黏滞综合征;相对黏度大于6-7或以上时,可有明显的伴随症状出现

血清黏度检查过程

1.备齐用物,标本容器上贴好标签,核对无误后向患者解释以取得合作。露出患者手臂,选择静脉,于静脉穿刺部位上方约4~6cm处扎紧止血带,并嘱患者握紧拳头,使静脉充盈显露。  

2.常规消毒皮肤,待干。  

3.在穿刺部位下方,以左手拇指拉紧皮肤并固定静脉,右手持注射器,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成15度~30度,在静脉上或旁侧刺入皮下,再沿静脉走向潜行刺入静脉,见回血后将针头略放平,稍前行固定不动,抽血至需要量时,放松止血带,嘱患者松拳,干棉签按压穿刺点,迅速拔出针头,并将患者前臂屈曲压迫片刻。  

4.卸下针头,将血液沿管壁缓缓注入容器内,切勿将泡沫注入,以免溶血。容器内放有玻璃珠时应迅速摇动,以除去纤维蛋白原;如系抗凝试管,应在双手内旋转搓动,以防凝固;如系干燥试管,不应摇动;如系液体培养基,应使血液与培养液混匀,并在血液注入培养瓶前后,用火焰消毒瓶口,注意勿使瓶塞接触血液。  

5.送实验室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