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化血清蛋白为血清葡萄糖与白蛋白及其他血清蛋白分子N末端的氨基上发生非酶促糖化反应,形成高分子酮胺结构。因为血浆蛋白尤以白蛋白半衰期短(19天),因此可反映糖尿病治疗的较近期效果,了解糖尿病控制1~2周的血糖水平。据报道糖化血清蛋白与GHb相关性良好。
...[详细][收起]糖化血清蛋白注意事项
(1)DMF可以自己合成,方法是称取无水D-葡萄糖90g,吗啡啉58g,加蒸馏水1L,溶解后在60~70℃水浴上搅拌,开始为黄色糊状物,后颜色逐渐加深。20min后,移去水浴,缓慢地加入丙二酸18g,整个加入过程需在10min以上。再置水浴并使温度上升至80℃,不断搅拌,颜色由黄绿色转变为琥珀色。10min后,加无水乙醇70ml,维持75℃30min,再加入丙酮70ml。此时可见到结晶析出,此即为DMF。放4℃冰箱过夜。收集结晶,并用无水乙醇重结晶3次,使产物脱色纯化,干燥备用。熔点146~147℃,分子式C10H19O6N,分子量249D。
(2)pH值、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本试验影响较大,必须严格控制。
(3)血清蛋白经非酶促糖化反应可形成酮胺结构。DMF在适当的pH值及温度条件下,经过结构重排也可以由氧环式结构形成1-脱氧-1-氨基-2-酮基的酮胺结构。因此用它作为标准参照物是合理的。
(4)用定值冻干糖化血清蛋白作标准,测定结果更稳定。因为用不同标准物时所测得结果不完全一致,最好建立实验室的参考值。
糖化血清蛋白指标解读结果
- 正常值:
- 比色法:0.78~1.56mg/L
高于正常值:
暂无相关资料
低于正常值:
暂无相关资料
糖化血清蛋白检查作用
1.糖化血清蛋白是血清中的各种蛋白质与葡萄糖发生缓慢的非酶促糖化反应的产物。各种血清蛋白质与糖的结合过程基本相同,蛋白质分子上非离子型的ε或α-氨基与醛糖上的羧基形成不稳定加合物,即席夫碱(schiff’sbase),这是一可逆反应,席夫碱既可解离为蛋白质与醛糖,又可通过amadori转位重排生成较稳定的氨基-1-脱氧-2-酮糖加合物,称之为酮胺(ketosamine)。其结构类似果糖胺(fructosamine,FA),故将GSP测定又称为果糖胺测定。2.与糖化Hb类似,果糖胺测定可有效反映患者过去2~3周内内平均血糖浓度。由于所有糖化血清蛋白都是果糖胺,而清蛋白是血清蛋白最丰富的成分,故认为测定果糖胺主要是测定糖化清蛋白。由于测定果糖胺监测的是短期血糖的改变,因此果糖胺应与GHb联合应用而不是替代。当患者有血红蛋白异变体如HbS或HbC时,会使红细胞寿命缩短,此时糖化血红蛋白的意义不大,而果糖胺很有价值。当清蛋白浓度和半寿期发生明显变化时,会对糖化清蛋白产生很大影响,故对于肾病综合征、肝硬化、异常蛋白血症或急性时相反应之后的患者,果糖胺结果不可靠。3.GSP测定弥补了空腹血糖、OGTT及HbA1c的不足,对糖尿病的诊断、鉴别诊断、疗效监测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提供了可靠、便利的指标。
糖化血清蛋白检查过程
1.备齐用物,标本容器上贴好标签,核对无误后向患者解释以取得合作。露出患者手臂,选择静脉,于静脉穿刺部位上方约4~6cm处扎紧止血带,并嘱患者握紧拳头,使静脉充盈显露。
2.常规消毒皮肤,待干。
3.在穿刺部位下方,以左手拇指拉紧皮肤并固定静脉,右手持注射器,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成15度~30度,在静脉上或旁侧刺入皮下,再沿静脉走向潜行刺入静脉,见回血后将针头略放平,稍前行固定不动,抽血至需要量时,放松止血带,嘱患者松拳,干棉签按压穿刺点,迅速拔出针头,并将患者前臂屈曲压迫片刻。
4.卸下针头,将血液沿管壁缓缓注入容器内,切勿将泡沫注入,以免溶血。容器内放有玻璃珠时应迅速摇动,以除去纤维蛋白原;如系抗凝试管,应在双手内旋转搓动,以防凝固;如系干燥试管,不应摇动;如系液体培养基,应使血液与培养液混匀,并在血液注入培养瓶前后,用火焰消毒瓶口,注意勿使瓶塞接触血液。
5.送实验室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