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

危害

  2010年(2010年1月1日零时至12月31日24时),全国共报告法定传染病发病6409962例,死亡15257人,报告发病率为480.24/10万,死亡率为1.14/10万。

  2010年,全国共报告甲类传染病发病164例,死亡2人。乙类传染病除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和白喉无发病、死亡报告外,其它共报告发病3185768例,死亡14287人。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为238.69/10万,死亡率为1.07/10万,分别较2009年下降10.08%、4.26%。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病种依次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和淋病,占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94.97%,报告死亡数居前5位病种依次为艾滋病、肺结核、狂犬病、病毒性肝炎和甲型H1N1流感,占甲乙类传染病报告死亡总数的96.49%。

  丙类传染病中,除丝虫病无发病、死亡病例报告外,其它共报告发病3224030例,死亡968人,报告发病率为241.55/10万,死亡率为0.07/10万,分别较2009年上升33.72%、131.63%。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手足口病、其它感染性腹泻病、流行性腮腺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和流行性感冒,占报告发病总数的98.49%。报告死亡数居前3位的病种依次为手足口病、其它感染性腹泻病和流行性感冒,占报告死亡总数的98.66%。

  与2009年相比,2010年甲乙类传染病中的呼吸道传染病、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肠道传染病、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报告发病率分别下降18.97%、13.02%、8.26%和3.76%。肠道传染病中霍乱和戊型肝炎发病数上升,甲型肝炎、伤寒/副伤寒、未分型肝炎和痢疾发病数下降;呼吸道传染病中除百日咳发病数略有上升外,甲型H1N1流感、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肺结核和猩红热报告发病数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中钩体病和流行性出血热发病数上升,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疟疾、鼠疫、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狂犬病和布鲁氏菌病发病数下降;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中艾滋病、梅毒和丙型肝炎发病数略有上升,淋病和乙型肝炎发病数下降。

  2010年全国共报告人间鼠疫发病7例,死亡2人,报告发病数和死亡数分别较2009年减少5例和1人;共报告霍乱发病157例,无死亡,报告发病率为0.0118/10万,较2009年上升84.38%;报告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病1例,死亡1人,报告发病数和死亡数分别较2009年减少6例和3人。

2010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死亡统计表

疾病名 发病数 死亡数
鼠疫 7 2
霍乱 157 0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0 0
艾滋病 15982 7743
病毒性肝炎 1317982 884
   甲型肝炎 35277 4
   乙型肝炎 1060582 689
   丙型肝炎 153039 128
   戊型肝炎 23682 35
脊髓灰质炎 0 0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1 1
甲型H1N1流感 7123 147
麻疹 38159 27
流行性出血热 9526 118
狂犬病 2048 2014
流行性乙型脑炎 2541 92
登革热 223 0
炭疽 289 6
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 252248 36
肺结核 991350 3000
伤寒和副伤寒 14041 3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325 33
百日咳 1764 1
白喉 0 0
新生儿破伤风 1057 86
猩红热 20876 0
布鲁氏菌病 33772 1
淋病 105544 1
梅毒 358534 69
钩端螺旋体病 677 11
血吸虫病 4317 0
疟疾 7389 14
流行性感冒 64502 7
流行性腮腺炎 298932 4
风疹 43117 1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290767 0
麻风病 381 4
斑疹伤寒 2235 1
黑热病 361 1
包虫病 2515 2
丝虫病 0 0
其它感染性腹泻病 746551 43
手足口病 1774669 905
(注:疫情数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