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主要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导致自主(植物)神经的失衡在过劳、高度紧张、精神创伤等应激情况下诱发起病。
发病机制:
1、发病机制现认为与心血管系统对儿茶酚胺或交感神经刺激的反应过度敏感有关。研究证实,患者的血、尿中儿茶酚胺含量正常,静滴异丙肾上腺素后,心动过速及高血压等症状和高心搏量状态加剧,给β受体阻滞药后则症状高心搏量很快改善因此,说明了并非儿茶酚胺分泌增多而是心脏β受体对儿茶酚胺或交感神经刺激的反应增强或过度敏感所致。
2、病理生理心排量取决于心率与心搏量,后者又取决于心肌收缩力、心脏前负荷(静脉回心血量、心室扩张度)和心脏后负荷(外周血管阻力),并受交感和副交感神经、血中儿茶酚胺与乙酰胆碱浓度和体温等因素调节正常人在上述因素协调下,静息时心排量恒定,成人心脏指数为2.6~4.0L/(min·m2),体力运动、情绪激动、饱餐后及湿热环境下可以增加,但睡眠体位改变无影响。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向医生详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