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近不能持久症状起因

视近不能持久症状是怎么引起的?引起视近不能持久症状的疾病有哪些?

  (一)发病原因

  1.年龄与调节 老视的实质是的调节能力的减退,年龄则是影响调节力的一个最主要的因素,调节即眼的屈光力的增加,是通过晶体的塑形、变凸来实现的。而晶体在一生中不断增大,因为赤道区上皮细胞不断形成新纤维,不断向晶体两侧添加新的皮质,并把老纤维挤向核区。于是随着年龄的增加,晶体密度逐渐增加,弹性逐渐下降。

  晶体的塑形、变凸是通过晶状体囊(主要是前囊)来介导的,晶体囊的弹性也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下降。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睫状体由于纤维组织缓慢积蓄而肥大,晶体亦逐渐加大,虽然目前尚不知晶体悬韧带有何年龄性改变,但睫状体和晶体的互相接近必然影响晶体悬韧带的张力。

  在人生的早期,人眼的调节是很大的,约为15.00D~25.00D,随着年龄的增大逐渐下降,每年大约减少0.25D~0.40D的调节量,这样到了40岁左右,眼的调节力已不足以舒适地完成近距工作,“老花”在这些人中开始出现,到了50岁左右,调节力更低,大部分都需要矫正了。Hofstetter早在50年代就提出了年龄与老视关系的经验公式:

  最小调节幅度=15-0.25×年龄(临床上最常引用)

  平均调节幅度=18.5-0.30×年龄

  最大调节幅度=25-0.40×年龄

  2.与老视出现相关的其他因素 老视的出现是由于调节不足,老视发生的时间可早可晚,因人而异,与上述的每个人所拥有的调节幅度有关。当人们所使用的调节力在其调节幅度一半以下时,才感觉舒适并能持久注视,若所需调节力大于调节幅度的一半以上,则易出现老视症状。

  例:某人调节幅度为3.50D,此时他需要阅读40cm距离的书籍,他能否舒适阅读?

  分析:因为阅读40cm书籍时,需要的调节力为2.50D,若要舒适阅读,他必须拥有2倍于所需调节力以上的调节幅度,即5.00D,而他此时的调节幅度却为3.50D,理论上讲,若想阅读不疲劳,最多付出调节幅度的一半,即1.75D,所以阅读所需(2.50D)的另外0.75D,只能给予+0.75D的阅读附加镜了。

  除年龄外,老视的发生和发展还与以下因素有关:

  (1)屈光不正:远视眼比近视眼出现老视的时间早;近视者配戴框架眼镜后,由于矫正负镜片离角膜顶点存在12mm~15mm距离,减少了同样阅读距离的调节需求,而戴角膜接触镜的近视者,由于角膜接触镜配戴在角膜面,其矫正后的光学系统接近正视眼,因此,戴角膜接触镜比戴普通框架眼镜者出现老视要早。

  (2)用眼方法:调节需求直接与工作距离有关,因此,从事近距离精细工作者容易出现老视的症状,从事精细的近距离工作的人比从事远距离工作的人出现老视要早。

  (3)患者的身体素质:长手臂的高个子比手臂较短的矮个子有比较远的工作距离,需要比较少的调节,因此后者较早出现老视症状。

  (4)患者的地理位置:因为温度对晶体的影响,生活在赤道附近的人们较早出现老视症状。

  (5)药物对患者的影响:服用岛素、抗焦虑药、抗忧郁药、抗精神病药、抗组胺药、抗痉挛药和利尿药等的患者,由于药物对睫状肌的作用,会比较早出现老视。

  (二)发病机制

  随着年龄的增长,调节力不断改变。图1为Duane对4000只人眼调节测定结果,从图可以清楚地看到,青少年时的调节力为14.0D,其近点在7cm处。以后随着年龄增长,近点逐渐地、不间断地后退,36岁时已经退到14cm,其调节力为7.0D。到45岁时,近点退到25cm,调节力只有4.0D。到60岁时,大约只保持着1.0D的调节。表1为不同年龄的调节正常值(D)。

  

  

  大多数的近工作距离在28~30cm。正视眼到45岁时,只有3.5D~4.0D调节。这种调节程度已经达到看清楚近处物体的极限。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需要持续地做近距离工作,要用掉全部的调节力才可得到通常的视力。眼睛为了保持近距离视力,就要紧张地工作,持续地紧张状态必然引起视觉疲劳。一般来说,在使用调节时只可动用全部调节力的2/3,而以另外1/3作为保留力量,工作起来才可舒适。前已述及,45岁的正视眼,如进行25cm的近距工作,要动用全部调节力,因而在近作业不要维持多久就要发生主觉的视疲劳症状,所以说正视眼大约在45岁开始成为老视。为了坚持近距离工作,老视眼要戴用凸透镜予以帮助。

  远视眼在年轻时,其近点比正视眼远得多,因而老视眼的症状要较早出现。一个远视3.0D的眼,要用7.0D的调节才可得到4.0D的调节程度,约在25岁时就开始表现老视眼症状;另一方面,一个4.0D近视眼,因为它的远点在25cm处,到老年时,可用其远点当作近点来从事近距离的工作,所以这种眼虽然已是老视眼,但并不会出现老视眼的症状。

  虽然人眼的晶状体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规律性的硬化,但各人的老视眼症状的出现,不但取决于年龄,而且也取决于屈光状态,还随各人的个体差异、生活习惯、工作条件和照明条件不同有所改变。习惯把书放在膝部阅读的人,自觉症状的出现就比惯于近距离工作的人为迟。例如:木工、簿记人员和音乐工作者习惯于30cm的工作距离;而修表、缝纫、雕刻等工人,虽年龄和屈光状态相同,由于工作距离较近,会提前出现老视眼的症状。再者,如果睫状体处于虚弱或病理状态,生理性调节也会受到损害。综上所述,老视眼症状出现的年龄,并不能定出一个绝对数字,其处理办法亦应根据各种条件全面考虑。

视近不能持久的可能疾病

可能疾病 伴随症状 就诊科室
老花眼 眼科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向医生详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