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偏瘫与中风的区别
核心提示:中风即脑卒中,包括多种类型,其中一种是脑出血、脑梗死等引起的急性偏瘫。而中风还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和后遗症期的慢性偏瘫。
中风即脑卒中,包括多种类型,其中一种是脑出血、脑梗死等引起的急性偏瘫。而中风还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和后遗症期的慢性偏瘫。

一、急性偏瘫
1.脑出血:一般由高血压合并小动脉硬化引起,也可由微动脉瘤或微血管破裂引起。患者可出现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昏迷。影像学检查可见高密度影,CT平扫为高亮区,增强扫描明显强化。治疗上以手术为主,如开颅血肿清除术、内窥镜下血肿清除术等。
2.脑梗死:常由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因素诱发,表现为一侧肢体感觉麻木、无力,甚至无法活动。影像学检查可见低密度影,CT平扫为低亮区域,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治疗上主要进行溶栓治疗,常用药物有尿激酶、阿替普酶等。
二、TIA
又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指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一过性、局限性脑功能障碍,大多在1小时内恢复,最长不超过24小时。症状持续时间短、呈波动性且呈一过性反复发作,但预后较好。常见表现包括单眼视物模糊、视野缺失、失语、构音障碍、头晕、恶心及走路不稳等。通常无需特殊处理,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即可。
三、慢性偏瘫
1.康复锻炼:对于轻度偏瘫患者,在病情稳定后应尽早开始运动锻炼,可以采用针灸、按摩等方式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肌肉萎缩情况,同时还可以通过踝泵训练、关节松动技术来预防静脉血栓形成。
2.药物治疗:如果存在吞咽困难的情况,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胃管鼻饲补充营养物质,并应用抗痉挛药缓解痉挛状态,比如巴氯芬片、盐酸乙哌立松片等。
3.物理疗法:主要包括作业治疗、言语治疗以及心理干预等,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改善精神状况。
此外,日常生活中还要控制好血压、血糖、血脂水平,避免情绪过于激动或者焦虑,以免加重不适症状。若出现其他不适,建议及时就医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