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病诊断与治疗针
核心提示:眼底病是指发生于眼球内部的疾病,如视盘、黄斑等部位出现病变。眼底病种类较多,发病机制复杂,病情发展迅速,危害性大,需要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
眼底病是指发生于眼球内部的疾病,如视盘、黄斑等部位出现病变。眼底病种类较多,发病机制复杂,病情发展迅速,危害性大,需要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

一、诊断
1.问诊:医生会询问患者眼部症状及伴随症状,了解既往有无相关病史,以及家族中有无类似病例等信息。
2.视力检查:包括裸眼视力、矫正视力等,以判断是否存在视力下降的情况。
3.裂隙灯检查:可以观察角膜是否有异常情况,并通过房水闪辉、虹膜缺损、后部葡萄膜色素沉着等现象辅助诊断。
4.眼底镜检查:可直接观察眼底结构变化,对早期发现眼底病变较为重要。
5.其他检查:主要包括视野计检查、暗室试验、闪光视网膜电图检查(FERG)、光相干断层扫描(OCT)等,有助于明确具体病因。
二、治疗
不同的眼底病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通常可分为药物治疗、激光治疗、玻璃体注药术或玻璃体切割联合手术治疗三种类型。
1.药物治疗:主要适用于高血压、糖尿病引起的眼底血管改变,如视网膜静脉迂曲扩张等情况。常用药物包括银杏叶提取物片、羟苯磺酸钙胶囊、甲钴胺分散片等营养神经类药物,也可使用注射用尿激酶改善微循环。
2.激光治疗:对于中心凹外病变,尤其是周边视网膜病变效果较好,常用的波长为氩气激光(氩离子束),也可以选择氪气激光(氪离子束)。
3.玻璃体注药术:即向玻璃体内注入抗VEGF药物,可用于治疗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脱落、脉络膜脱离、新生血管膜等眼底病变。
4.玻璃体切割联合手术:如果存在牵拉性的视网膜脱离或者格子样变性,需行玻璃体切割联合手术切除增殖膜。
此外,部分特殊类型的疾病在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之后,预后相对良好,但若是不加以重视,可能会导致失明。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保护眼睛,避免长时间看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以免增加患眼底病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