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病诊断与治疗方法
核心提示:临床上常见的视网膜疾病包括血管性疾病、非血管性疾病。其中血管性疾病主要包括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等;而非血管性疾病则包括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脱落先兆以及玻璃体混浊等。
临床上常见的视网膜疾病包括血管性疾病、非血管性疾病。其中血管性疾病主要包括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等;而非血管性疾病则包括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脱落先兆以及玻璃体混浊等。

一、血管性疾病
1.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患者通常存在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且进行检查时发现眼动脉发生硬化,则可考虑为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治疗上主要以降压为主,常用的药物有尼莫地平片、硝苯地平缓释胶囊等,严重者需通过激光或手术封闭出血及渗出区。
2.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由于血糖长期偏高导致微血管出现改变,从而引起一系列眼部并发症,如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对于早期无明显症状的患者,可通过控制饮食和运动来降低血糖,并遵医嘱使用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格列美脲片等药物进行治疗。而对于中晚期伴有大量出血或者视网膜脱落风险较大的患者,则需要采取激光光凝术或玻璃体切割联合视网膜光凝术等方式进行治疗。
3.其他:若患者既往患有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网膜分支静脉血栓形成、视网膜新生血管等疾病,也可造成眼底病变的情况发生。建议及时到医院完善相关检查后对因治疗,如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患者,可以采用口服药物配合局部注射的方式进行综合治疗,比如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舒筋活血胶囊等。
二、非血管性疾病
1.视网膜脱离:该疾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眼前黑影飘动、视力急剧下降等症状。一旦确诊应尽早行视网膜固定手术,同时辅以气体或硅油填充,必要时可行玻璃体切除联合视网膜复位手术进行治疗。
2.视网膜裂孔:常表现为闪光感、视力锐减等,一般会自行吸收但易复发,因此在排除禁忌证之后,应及时进行视网膜裂孔电凝联合视网膜光凝术的治疗。
3.视网膜脱落先兆:主要是指飞蚊症合并云雾状黑影出现在注视物体时正前方的眼前,此时也应及时就医并进行相应的处理,以免延误病情。
4.玻璃体浑浊:属于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若不伴随明显的不适症状,无需特殊治疗。但如果出现视线模糊、变形等情况,则可在医生指导下应用氨碘肽滴眼液、卵磷脂络合碘片等药物促进混浊物吸收,必要时还可选择激光消融术的方法直接消除混浊物质。
除上述以外,若是患者眼底受到外伤、梅毒感染等因素的影响,也会出现相应异常情况的发生。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用手揉眼睛,保持眼部清洁卫生,以免加重炎症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