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网首页 39问医生 名医在线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新闻 诊疗 药品 手机挂号30秒挂号、免费问医生
与万千病友交流
扫描下载
39就医助手APP
收录14502种疾病、症状

婴儿草莓状血管瘤是什么

2014-12-06 13:35:20百度百科

核心提示:草莓状毛细血管瘤(Strawberry Hemangioma) 血管瘤出生时往往看不到有病变,病变多在出生后一个月内发现,初起为小的红色斑点,以后迅速增长,有的患儿1岁~2岁左右停止生长,其形如草莓得名。除发生于皮肤外,也可累及皮下组织和肌肉组织,一般不侵犯骨组织。

  草莓状毛细血管瘤(Strawberry Hemangioma) 血管瘤出生时往往看不到有病变,病变多在出生后一个月内发现,初起为小的红色斑点,以后迅速增长,有的患儿1岁~2岁左右停止生长,但概率较低。女性患儿是男性的3倍。其形如草莓得名。除发生于皮肤外,也可累及皮下组织和肌肉组织,一般不侵犯骨组织。发生于皮肤或肌肉组织的血管瘤可损伤血管引起继发感染或溃疡,Kasabach-Merrit综合征是相对常见的毛细血管瘤相关的综合征,表现为婴幼儿大面积的毛细血管瘤伴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紫癜不单纯是由于血小板减少,而且也是消耗性凝血病导致的结果。

  临床表现

  它是真皮及皮下毛细血管扩张,形成凸起表面,呈暗红色,会继续扩大,在学龄前逐步消退。通常新生儿皮肤的血管纵横交错,很发达,形成丰富的毛细血管网,表皮比较薄,仅1.2毫米(成人2.1毫米),所以皮肤一旦感染,容易通过血液扩散到全身引起败血症,应及时给予治疗。

  通常为较小而突出皮面的结节状肿物,颜色鲜红或暗红,与正常皮肤分界清楚。表面呈疣状或分叶状,形似草莓。瘤体柔软,有一定压缩性。好发面部、头皮、颈部、肩背部、外阴部,也见于任何部位。多见单发,也可多发,多发性病例可与海绵状血管瘤混合存在,称为混合型血管瘤。

  2疾病诊断

  (1) 多在出生后1个月~2个月出现,初发如针头至黄豆大,逐渐增大,进入增殖期,到1岁左右缓慢进入退化期,多数患儿5岁左右退化。

  (2) 暗红或鲜红色隆起,质软,压之退色,无自觉症状。

  (3) 好发于面部,亦可见于颈、胸、背等部位。

  3诊断鉴别

  (1) 鲜红斑痣:压之退色的鲜红斑片,不突出皮肤表现,一般在出生时即明显可见,不会自然消退。病理检查可见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内皮细胞无异常增殖。

  (2) 海绵状血管瘤:隆起的鲜红或紫红色肿瘤,压之可缩小,去压后又复原状,多在出生时即出现,不会消退。

  4治疗方法

  血管瘤具有自发消退的特点,经过3个月~6个月迅速增长后,70%~80%的血管瘤在5年~7年内可逐渐自行退化而愈合。因此,不在儿童早期进行积极治疗,而是密切随访观察其变化。但仍有一部分血管瘤不仅不会自行消退,而且会持续发展,严重者毁损容貌,引起瘤体所在部位的功能障碍,或者在血管瘤发生损伤时出血不止,甚至继发感染,经久不愈。因此,对位于眼、鼻腔、外耳道、口腔、外阴及肛周等部位的血管瘤,若肿瘤生长迅速,将严重影响小儿的外貌、功能和发育,并对患儿家长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对此应积极寻找安全、有效的方法及早进行治疗。只有正确区分病灶属于增生期、稳定期或消退期,才能正确选择治疗。对增生早期的血管瘤,除了无明显增殖的病例外,一般应树立积极治疗的观念,此时利用治疗阻断血管生成过程的某一环节,对防止病灶增殖造成的种种并发症及后期的外观恢复均有利。增生期的血管瘤一般发生在1岁以内,尤其在半年以内往往生长较快。在正确诊断和分期的基础上,可 据具体情况决定选择以下方法。

  类固醇(激素)治疗

  1967年Zarem,Edgerton首先报道服用类固醇治疗血管瘤取得一定疗效。1983年起国内开展此项治疗方法,已治疗大量病例,有效率均在80%左右,其中以混合型血管瘤效果最好。Folkman(1983)的实验初步证实了部分甾体类激素在体外对血管生成过程具有抑制作用,因此,口服皮质类固醇治疗及血管瘤局部激素注射治疗的基本原理,可能是通过控制血管瘤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异常增殖,并形成幼稚的新生血管的血管生成过程,达到对增生期血管瘤的治疗作用。对血管治疗见效的时间因人而异,短的可能10天即见生长中止。治疗早期见效,表现为肿瘤生长停止,而非即见消退,治疗导致血管瘤提前进入稳定期和消退期,表现为瘤体变软,表面开始发白,出现皮面皱纹,生长停止,完全消退是一个长达数年的漫长过程。值得强调的是,并非所有的增生期血管瘤都对激素治疗敏感,在第一疗程无有效表现的血管瘤提示对激素治疗不敏感,不应选择继续使用大剂量的激素治疗。对业已进入消退期的血管瘤进行激素治疗是不合理的,因为此时血管形成的过程已经中止。总之,目前对难治疗性、多发性及危重的婴幼儿血管瘤,口服激素是有效加速其自然消退的首选方法。从大样本的治疗结果看,按常规用药者很少出现明显或严重的并发症。对于十分局限的小面积病灶,也可选择局部注射治疗,值得注意的是,出现并发症的可能比口服用药更明显。但类固醇治疗要严格掌握适应症,1岁以内婴儿迅速增长期的血管瘤疗效明显。八十年代后期国内外应用类固醇皮质激素局部注射治疗婴幼儿血管瘤,对新生儿巨大混合型血管瘤疗效尤为突出。Sloan(1989)采用局部注射激素,即将乙酸倍他米松的混合液 据病变大小注射0.1 ml~5ml。激光治疗副作用:有食欲增强或下降、面部暂时水肿、兴奋、多毛、多尿等症状。婴儿生长发育暂时受到抑制,但对骨的生长没有长期影响。Gun报道仅服两个剂量氢化可的松即产生T淋巴细胞功能下降及免疫功能异常。

  平阳霉素治疗

  (1) 原理及方法 平阳霉素作为新型的抗肿瘤抗生素,具有副作用轻微,对造血及免疫功能基本无损害的特点。血管瘤体内注入平阳霉素可迅速抑制血管及血窦内皮细胞增生,从而抑制其发展并最终促其消退,国内报告有效率约70%~90%。

  (2) 疗效评定 平阳霉瘤内注射后随访三个月以上评定疗效。

  Ⅰ治愈 瘤体基本消失,表面遗留轻度色素沉着,无瘢痕。

  Ⅱ显效 瘤体体积明显变小、颜色基本消失,触之血管瘤特有柔软感消失。

  Ⅲ有效 瘤体体积未见增大或稍变小,颜色变暗,表面出现凹陷。

  Ⅳ无效 瘤体未见缩小,或反而较前有所增大。 据以上评定标准,应用药物注射约1000余例,有效率达90%以上,平均疗效2~3次,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因此,小剂量注射不失为治疗血管瘤的有效方法之一。

  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有着较为悠久的历史。由于放射治疗对许多增生期的血管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缩短进入消退期的时间,因此对不少病例都有助于其较快消退。历史上先后使用过如X射线、同位素敷贴、镭照射及同位素胶体注射等多种方法,并于1930~1950年在美国形成了其治疗血管瘤的全盛时期。增生期血管瘤的血管内皮细胞处于幼稚的增殖状态,对放射治疗有较高的敏感性,经治疗后血管生成过程停止,毛细血管瘤闭塞变性,出现类似消退的表现,效果较为可靠和客观。但由于放疗可能出现局部皮肤色素改变尤其是色素减退、瘢痕形成、毛细血管扩张等并发症,导致了对消退后皮肤最终效果的影响;此外,剂量过大的放射治疗甚至可造成骨生长中心的阻抑、深部组织损伤及慢性放射性皮炎等并发症。虽然Li、Cassady(1974)曾对较大样本的治疗组进行了长达20年的随访,认为远期的肿瘤发病率并未增高,但许多完整的个例报道发现,20年~30年后,一些接受了即使是很低剂量放射治疗的患者,在治疗区出现了肉瘤;颈部接受低剂量放射治疗后,甲状腺、涎腺肿瘤及甲状旁腺功能衰竭的远期累及危险度增加;胸部放射治疗导致后期乳房发育受限等,这些现象给放射治疗的开展蒙上了阴影,尤其是在出现了激素治疗之后,放射治疗的使用大为减少。

  干扰素治疗

  干扰素α-2a能阻断内皮细胞的移行和增殖,并能通过阻断成纤维生长因子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刺激作用来阻碍血管生成的其它步骤。给药方法是:皮下注射干扰素300万U/平方体表面积,间隔时间一般7个月~10个月。在应用中未发现不良反应。暂时副作用有发热、中性白细胞减少。此药仅用于大面积的对激素和激光治疗无效的病例。近年来出现的干扰素治疗,对于复杂的重症血管瘤则是一种新尝试。干扰素的可能作用机制在于阻抑了内皮细胞增殖及血管生成的其他步骤。White(1989)首先用干扰素α-2a成功治疗了1例肺部毛细血管瘤病患者。目前认为,干扰素治疗血管瘤的主要适应证是:作为占位并侵犯主要脏器或通道而危及生命、生长在四肢有致截肢危险,并经皮质类固醇系统治疗无效的重症婴幼儿血管瘤;对Kasabach- Merritt综合征,可作为一线药物。一般选择经皮下注射、按体表面积给药。因病例数少,对该治疗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手术治疗

  从原则上说,对于局限的、能直接切除缝合的小病灶,完全可以在增生早期即进行外科切除,即使对出生后不久的婴幼儿也是可以考虑的。缝合应做到尽可能精细,这样不仅很可能达到 治,而且对后期的外观影响也很小。对已消退的血管瘤外观不理想的,如残留纤维脂肪血管瘤或皮肤色泽不一伴松弛等,也可选择入学前或更晚经手术改善外观。

  激光治疗

  近年来激光已用于治疗各种皮肤血管性疾病,特别是Ultrapulse可调脉宽532 nm波长激光治疗草莓状血管瘤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其原理主要是依赖选择性光热作用。选择性光热作用,是指利用毛细血管内血红蛋白在580nm波长附近存在吸收高峰,而周围组织吸收热量较少的特性,以及脉冲间期散热的原理,实现对血红蛋白较高选择性的热凝固作用,最终导致血管闭塞。 预后 草莓状血管瘤患儿无自觉症状及功能障碍,治疗目的主要是解决外观美容问题。血管瘤能够自然退化,Bowers pratt报告大约为70%血管瘤患儿5岁~7岁完全退化,有些退化可延缓到10岁~12岁,退化的标志是颜色由红色变为灰黄色、变软、表面皮肤松弛并出现皱褶。完全退化的血管瘤可不留痕迹,皮肤接近正常或略显苍白;有些退化的血管瘤有多余的皮肤和柔软纤细的脂肪组织、瘢痕以及扩张的毛细血管。少数血管瘤累及皮肤与肌肉血管可继发感染或出现溃疡,甚至大出血。因此,对婴幼儿血管瘤要积极观察其变化以便确定治疗方法。对于不便手术或术后外观不良的消退期病灶,以及生长较缓慢甚至接近静止的增生期血管瘤,随访是一种较理想的选择。

  5注意事项

  治疗草莓状血管瘤术后注意事项首先是不要碰触伤口处,注意清洁问题,胎记治疗后最应注意的是要防晒了,涂抹防晒霜,否有痴皮的需自行脱落,不要用手揭掉,痂皮脱落后,局部可有短暂色素沉着,为防止或减少此情况应注意饮食问题,不宜吃闻重的食物,切记辛辣刺激性食物。治疗的部位不宜接触水,外用抗生素软膏以预防感染等等。

以上就是有关婴儿草莓状毛细血管瘤的相关内容,专家建议如有问题应及早到医院就诊。

  更多精彩内容请用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39疾病百科官方微信获取,关注有惊喜哦!

  

二维码-1

您最近浏览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