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盗汗有哪些区别
核心提示:小儿盗汗的类型包括夜间盗汗、生理性盗汗、病理性盗汗、缺钙性盗汗以及结核感染性盗汗,其病因和治疗方法各不相同。
小儿盗汗的类型包括夜间盗汗、生理性盗汗、病理性盗汗、缺钙性盗汗以及结核感染性盗汗,其病因和治疗方法各不相同。
![](https://image.39.net/auth/w/20180413/28032.jpg)
1.夜间盗汗
夜间盗汗是指患者在睡眠中出现不自主出汗的现象,通常发生在晚上睡觉时。这可能与个体差异、环境因素有关。
2.生理性盗汗
生理性盗汗是由于身体新陈代谢旺盛或穿衣过多等原因导致的,在白天活动后容易出汗,属于正常生理现象。
3.病理性盗汗
病理性盗汗则是在清醒状态下出汗异常增多,且伴随其他症状如发热、体重下降等。
4.缺钙性盗汗
缺钙性盗汗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其盗汗常伴有生长发育迟缓、骨骼畸形等症状。
5.结核感染性盗汗
结核感染性盗汗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病,主要侵犯肺脏,但也可侵及其他器官系统,临床表现为慢性过程、全身毒血症症状、呼吸系多发性病变并排菌等特征。
针对小儿盗汗的情况,建议家长关注孩子是否有营养不良或其他潜在疾病,并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确定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