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积食夜里盗汗
核心提示:小儿积食、夜里盗汗,可能因食物消化吸收不充分,导致机体体温调节中枢不稳定引起,可以通过腹部按摩、适当活动、调整饮食、使用药物的方式改善。
小儿积食、夜里盗汗,可能因食物消化吸收不充分,导致机体体温调节中枢不稳定引起,可以通过腹部按摩、适当活动、调整饮食、使用药物的方式改善。

1、腹部按摩:小儿脾胃功能不健全,稍微受凉或饮食过量就可能引起积食,脾主四肢,故脾胃不和时容易出现盗汗现象。家长可以给小儿做腹部顺时针按摩,促进肠蠕动帮助消化,也可以用双手搓热后按摩腹部,有利于脾胃运化,加速脾胃运化,缓解积食症状;
2、适当活动:小儿积食如果不注意锻炼,可能会导致食物在胃肠道内停留时间较长,影响脾胃运化,使脾胃功能受损。建议家长带小儿每天参加半小时以上的体育运动,加速肠道蠕动,促进消化。可促进食物消化,避免积食;
3、调整饮食:小儿饮食过量或暴饮暴食会加重胃肠道负担,超出胃肠道消化吸收的能力,可能引起积食,脾主四肢,故积食时可出现盗汗现象。小儿饮食需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并避免过食油腻、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4、使用药物:小儿脾胃功能受损引起积食时,除夜间盗汗外,还可能伴随较多其他症状,如食欲下降、腹胀、恶心、呕吐等。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治疗,如醒脾养儿颗粒、健胃消食片等,可以健脾消食,促进消化。
如果小儿长期夜间盗汗,可能是阴虚引起的,建议及时到中医科就诊,由医生进行辨证论治,遵医嘱使用杞菊地黄丸等药物治疗。日常需注意及时增减衣物,避免着凉,保证室内温度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