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静脉高压性胃病的诊断依据是什么
核心提示:门静脉高压性胃病的诊断依据,主要包括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内镜检查等。门静脉高压性胃病是由于门静脉高压导致的胃黏膜糜烂、出血、溃疡,是一种慢性胃炎,具有潜在的风险,应积极进行治疗。
门静脉高压性胃病的诊断依据,主要包括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内镜检查等。门静脉高压性胃病是由于门静脉高压导致的胃黏膜糜烂、出血、溃疡,是一种慢性胃炎,具有潜在的风险,应积极进行治疗。

1、临床症状:门静脉高压性胃病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胃肠道出血,可表现为黑便,大便隐血阳性。出血严重时,患者可因失血性休克出现头晕、心慌、乏力、发热等症状;
2、影像学检查:临床常用腹部彩超、CT等影像学检查,可发现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胃体黏膜淤血、水肿、胃壁增厚等情况,严重者可发现胃腔内有活动性出血、活动性静脉团等表现;
3、内镜检查:在内镜检查下,可发现患者有较大且表浅的胃黏膜糜烂、出血灶,血管显露。进行胃组织活检时,可发现胃黏膜固有层炎细胞浸润呈灰色、出血、坏死,病理学检查可证实有活动性炎症存在;
4、其他:如果出现门静脉高压性胃病,患者血常规检查中可发现白细胞数量增加。如果有肝功能检查,可发现转氨酶、胆红素、碱性磷酸酶和胆汁酸等肝功能指标异常。如果凝血功能检查结果显示血凝时间延长,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血清抗壁细胞抗体增高,也可证明有门静脉高压性胃病的可能。
如果出现以上症状,可以初步诊断为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建议患者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避免耽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