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检测方法有哪些
核心提示:核酸检测方法包括实时荧光核酸扩增检测、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高通量测序、基因芯片技术、核酸凝胶电泳等。这些检测方法常用于诊断病毒性疾病,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建议在疑似感染或有相关症状时,及时就医并进行相应的核酸检测。
![](https://image.39.net/auth/w/20231127/1729075001904205824.jpg)
核酸检测方法包括实时荧光核酸扩增检测、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高通量测序、基因芯片技术、核酸凝胶电泳等。这些检测方法常用于诊断病毒性疾病,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建议在疑似感染或有相关症状时,及时就医并进行相应的核酸检测。
1.实时荧光核酸扩增检测
实时荧光核酸扩增检测是一种快速诊断新冠病毒感染的方法。通过采集样本后,在实验室中使用特定引物和探针对靶标DNA或RNA进行特异性扩增并实时监测荧光信号强度变化来确定是否存在目标序列。
2.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
![](https://image.39.net/auth/w/20221027/1585490558472818688.jpg)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是一种无需PCR设备即可完成核酸扩增的技术,可实现现场快速检测。将寡核苷酸探针与样品中的待测核酸片段在恒温条件下发生互补性结合形成发夹结构,进而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产生大量扩增产物。
3.高通量测序
高通量测序可用于检测病毒核酸,以辅助诊断。此方法涉及大规模平行化读取技术平台上的核酸片段分析,通常需要数小时至数天时间才能出具结果报告。
4.基因芯片技术
![](https://image.39.net/auth/w/20221027/1585487917315391488.jpg)
基因芯片技术是利用固相支持物上固定已知序列寡聚核苷酸探针,通过杂交捕获靶标核酸片段的一种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首先提取待检样本中的总RNA,然后标记、杂交、洗涤、干燥及解离,最后通过计算机图像处理软件分析得出结果。
5.核酸凝胶电泳
核酸凝胶电泳用于分离不同大小的核酸片段,有助于鉴定是否存在特定的病原体核酸。将核酸样品加载到凝胶中,在电场作用下迁移,依据分子大小差异分离出不同的核酸片段。
以上各项检查均需空腹进行,以免影响检测结果。在接受核酸检测时,应避免佩戴金属饰品,以免影响采样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