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网首页 39问医生 名医在线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新闻 诊疗 药品 手机挂号30秒挂号、免费问医生
与万千病友交流
扫描下载
39就医助手APP
收录14502种疾病、症状

狼疮性肾炎各型的转换

2023-12-13 15:34:0539健康网

核心提示:狼疮性肾炎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一个重要脏器受累标志,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据病理改变和对治疗反应的不同,将狼疮性肾炎分为6个不同的类型,即Ⅰ-Ⅵ型,其中以Ⅲ、Ⅳ、Ⅴ、Ⅵ型较为常见。

狼疮性肾炎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一个重要脏器受累标志,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据病理改变和对治疗反应的不同,将狼疮性肾炎分为6个不同的类型,即Ⅰ-Ⅵ型,其中以Ⅲ、Ⅳ、Ⅴ、Ⅵ型较为常见。

一、转换依据

1.临床表现:对于没有明确肾脏病的患者,在应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期间出现血尿、蛋白尿等肾脏损害的表现时,则可考虑为由非狼疮性肾炎转化为狼疮性肾炎。

2.组织学变化: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足细胞消失以及有核细胞包涵体形成等现象时,即可确诊为狼疮性肾炎。

二、转化情况

1.Ⅰ型:属于轻度增生性肾小球肾炎,通常预后较好,仅表现为无症状性的蛋白尿或者仅有轻微的血尿,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

2.Ⅱ型:属于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病情较轻,主要见于青少年女性,通常不会进展至严重的病变阶段,因此也不需要特殊的治疗。

3.Ⅲ型:又称为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约占所有狼疮性肾炎患者的50%,多数情况下会发展成慢性肾衰竭,甚至会出现终末期肾病的情况。如果处于活动期,可以遵医嘱使用醋酸泼尼松片加用环磷酰胺片进行治疗。

4.Ⅳ型:又称弥漫性肾小球肾炎,占所有狼疮性肾炎患者的37%-89%。大多数患者可能会逐渐进入到慢性肾衰竭的状态,此时应积极控制原发病,并配合医生使用硫唑嘌呤片、醋酸泼尼松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5.Ⅴ型:也称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占所有狼疮性肾炎患者的10%-20%,病情相对较重,但预后相对较好,大部分患者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后,能够达到完全缓解。

6.Ⅵ型:又称为新月体型肾小球肾炎,该类型的预后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若病变局限且不伴有其他器官受损的现象,则可能只会有少量的红细胞被破坏,从而引起贫血的症状发生,此时无需特殊治疗。但如果已经出现了明显的肾脏损伤,则需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完善相关检查后,积极配合医生进行针对性处理。

除此之外,还有罕见的Ⅷ型及Ⅸ型,分别为坏死性淋巴瘤样肾小球肾炎和儿童型良性狼疮性肾炎,由于其发病率较低,所以具体的转归尚不清楚。建议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患者,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避免阳光直射皮肤,以免加重疾病症状。

您最近浏览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