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等到爆炸后才来了解这些疾病
核心提示: 8月12日深夜,天津塘沽发生爆炸,现场爆炸声巨响、火光冲天,还腾起了蘑菇云。网友们纷纷表示:这太可怕了。为什么化学危险品会发生爆炸、产生伤亡?爆炸又会导致什么疾病,我们应该如何治疗并且避免在逃亡过程中免于疾病呢?
化学危险品爆炸事故现场的常见疾病以及救急办法:
(1)烧伤
烧伤一般是指由热力(包括热液、高温气体、火焰、灼热固体、化学物质等)所引起的组织损害。主要是指皮肤或黏膜的损害,严重者也可伤及其它组织。而化学危险品爆炸事故中,多是由于由于爆炸产生的高温气体、以及爆炸冲击力而倒下的灼热固体,而导致的伤害。
当你或者周边有烧伤着需要救急时,应该:
A、首先得判断烧伤者的伤情:
若皮肤没有长水泡,只是红肿、热、干、疼痛,属于Ⅰ度烧伤;
若烧灼伤的创面出现大水泡状,基底潮红或红白相间,剧痛或痛觉迟钝,属于Ⅱ度烧伤;
若外观呈皮革样改变,失去弹性和知觉,干、苍白或炭化,无水泡,属于Ⅲ度以上烧伤。
B、判断伤情后,先用清水冲洗烧伤创面,边冲边轻柔地脱掉外衣,若衣物粘住皮肤无法脱去,不要硬拉、硬扯,然后冷水浸泡创面,用干净的布单、衣物包扎伤处,最后等待急救人员到场。
(2)骨折
骨折就是指骨头或骨头的结构完全或部分断裂。爆炸现场常见的骨折方式有:建筑物门窗掉落直接作用于骨骼某一部位而致该部骨折;或者由于紧急逃亡中摔伤,通过纵向传导、杠杆作用或扭转作用使远处发生骨折。
当伤者发生骨折时,使用正确的骨折固定法,可防止骨折部位发生移动、减缓痛苦,也能防止骨折断端损伤血管、神经等组织而导致并发症。
常用救急方法为:
用一块合适的夹板置于伤肢下面,用绷带把伤肢和夹板固定,然后用三角巾将固定好的伤肢或夹板再次固定到身体健康肢体上。
可代替绷带或三角巾使用的物品:衣服、毛巾、围巾等。
可代替夹板使用的物品:长棍、硬皮杂志、伞、饮料瓶、笔、筷子等。
(3)外出血
外出血是指血液从皮肤创口流向体外;常见于刀割伤、刺伤、枪弹伤和辗压伤等。而爆炸事故中由于爆炸冲击波导致附近多处建筑物门窗掉落、玻璃破碎等,造成多人外伤。
常用救急方法有:
A、在出血伤口上覆盖几层消毒纱布或者较干净的手帕、毛巾、布类等,然后用绷带或者围巾等紧紧包扎,压力大小以能止血而又不影响伤肢的血液循环为宜。
B、如果单纯包扎止血无效,可采用止血带止血。常用的止血带有橡皮管、橡皮带,或可用布带等代替,在伤口的近心端,将伤肢扎紧。
下面还有多化学危险品爆炸相关疾病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