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衰弱症穴位调理
核心提示:神经衰弱症是由于长期处于紧张和压力下,出现精神易兴奋、脑力易疲乏的症状,常伴有情绪的不稳定、睡眠障碍、肌肉紧张性疼痛等症状。临床上主要通过针刺或艾灸等方式刺激神门穴、内关穴、安眠穴等穴位进行调理。
神经衰弱症是由于长期处于紧张和压力下,出现精神易兴奋、脑力易疲乏的症状,常伴有情绪的不稳定、睡眠障碍、肌肉紧张性疼痛等症状。临床上主要通过针刺或艾灸等方式刺激神门穴、内关穴、安眠穴等穴位进行调理。

一、主穴
1.神门穴:在腕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桡侧凹陷中,具有清心泄热、宁神开窍的功效,主治惊悸、胸胁痛、癫狂痫、失眠健忘等病症。
2.内关穴:在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可平心静气、宁神定志、活血通络,主治心动过速、心绞痛、晕动病、胃痛、呕吐等病症。
3.安眠穴:属于足少阴肾经腧穴,位于胸部,乳头正下方,第7肋间隙,具有益肾固精、养心安神的功效,主治心烦不寐、惊恐、夜卧多梦等病症。
4.其他:如百会穴、劳宫穴、太冲穴、三阴交穴等,均有一定的疗效。
二、配穴
1.百会穴:在头部,前发际线正中直上5寸,旁开0.5寸,在两耳尖连线的中间点处,具有醒脑开窍、升阳举陷的功效,主治头痛、头晕目眩、失眠健忘等病症。
2.劳宫穴:在手掌心中,当第3、4掌骨之间,约拳赤白肉际处,具有清心火、安心神的功效,主治惊悸、失眠、癫痫、胸闷、心烦、神经衰弱等病症。
3.太冲穴:在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中,相当于足厥阴肝经的起点,具有疏肝解郁、平息怒火、调达情志的功效,主治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崩漏、神经衰弱等病症。
4.三阴交穴: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具有补脾益肾、疏肝解郁、养心安神的功效,主治月经不调、带下、遗精、阳痿、小便不利、神经衰弱等病症。
除上述穴位外,还可以选择印堂穴、合谷穴、风池穴、涌泉穴、神庭穴、神门穴、内关穴、安眠穴等多个穴位。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根据自身情况选取合适的穴位进行治疗,并且需要遵医嘱定时定量按压穴位,以免导致不良反应。此外,建议日常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