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苗引起的过敏性皮炎
核心提示:新冠疫苗即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后出现的过敏反应中,比较严重的是过敏性休克和血清病,一般在接种后的1-2周发病,且以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非免疫系统性皮肤反应较为常见。若患者仅表现为轻微的局部反应,则无需特殊处理;但若是出现了严重的全身症状,如呼吸困难、气短、低血压等,则需要及时就医进行抗过敏治疗。
新冠疫苗即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后出现的过敏反应中,比较严重的是过敏性休克和血清病,一般在接种后的1-2周发病,且以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非免疫系统性皮肤反应较为常见。若患者仅表现为轻微的局部反应,则无需特殊处理;但若是出现了严重的全身症状,如呼吸困难、气短、低血压等,则需要及时就医进行抗过敏治疗。

一、原因
由于个体差异,部分人在注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之后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常见的有发热、肌肉酸痛以及红肿硬结等,这些都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通常不需要做特殊的处理,在一段时间后可自行恢复。但如果对新型冠状病毒疫苗中的某些成分存在过敏的情况,则可能会引起机体发生变态反应,从而诱发一系列不适症状。
二、治疗
如果患者的病情相对不严重,只是单纯地引起了局部的过敏反应,可以使用温热毛巾对患处进行适当热敷,并保持局部清洁卫生,避免用手抓挠,通常会逐渐恢复正常。
但是如果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已经影响到了正常的生活,则需要立即到医院就诊并积极配合医生通过口服药物的方式进行治疗,比如氯雷他定片、盐酸西替利嗪胶囊等,能够起到抗组胺的效果,有利于促进疾病恢复。
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平时要加强锻炼,能够有效增强体质,提高身体抵抗力,预防其他疾病的产生。另外也要定期去医院复查,随时了解身体状况。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