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肝病毒性疱疹传染
核心提示:丙肝病毒性疱疹即HCV-II型单纯疱疹病毒,是引起乙型肝炎的主要病原体之一,该病传染性较强,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也可通过母婴垂直传播或密切接触传播。HCV-II型单纯疱疹病毒主要存在于患者的疱液、血液、精液及部分妇科分泌物中。感染后引起的症状主要为非经典型急性HCV感染,临床上以无症状性HCV感染较为常见。
丙肝病毒性疱疹即HCV-II型单纯疱疹病毒,是引起乙型肝炎的主要病原体之一,该病传染性较强,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也可通过母婴垂直传播或密切接触传播。HCV-II型单纯疱疹病毒主要存在于患者的疱液、血液、精液及部分妇科分泌物中。感染后引起的症状主要为非经典型急性HCV感染,临床上以无症状性HCV感染较为常见。

一、传播途径:
1、性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如夫妻间性生活传播,夫妻间传播率可达50%;
2、母婴垂直传播:如果母亲存在HCV-II型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在分娩时,胎儿若感染HCV-II型单纯疱疹病毒,出生后即可感染,感染率为10%-40%;
3、密切接触传播:可经破损的皮肤黏膜感染,也可通过生殖道传播,如口-生殖器水平传播,此外,衣物、指甲刀、浴巾、内衣等也存在一定的传播风险。
二、潜伏期:
HCV-II型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后在体内的潜伏期较长,通常为2周到12周。在潜伏期过后,患者会出现临床症状,如在生殖器部位出现水疱、溃疡,同时伴有疼痛,以及全身症状,如发热、倦怠、肌肉疼痛等。
三、治疗:
1、一般治疗:主要为抗病毒治疗,可遵医嘱使用阿昔洛韦、泛昔洛韦、伐昔洛韦等药物进行治疗;
2、局部治疗:可外用3%阿昔洛韦软膏、1%喷昔洛韦乳膏或炉甘石洗剂;
3、口服治疗: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胸腺肽、转移因子或硒维康片等药物提高免疫力;
4、其它治疗:可采用红光治疗、频谱治疗仪等物理疗法减轻局部炎症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