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血还原黏度

  全血黏度随红细胞的压积而变化,红细胞压积越高,全血的表现黏度越大。为了消除红细胞压积影响,便于比较不同血样的黏度,一些学者引入了全血还原黏度的概念。

...[详细][收起]
目录:
基本信息 注意事项 指标结果解读 检查作用 检查过程
  • 检查部位: 血液血管 颅脑
  • 科室:
  • 空腹检查:
  • 医院参考价: ¥7-¥20查看详细>>
  • 指标解读:
    正 常
    异 常

全血还原黏度注意事项

  检测前禁止服用抗凝药物,如阿司匹林等。

全血还原黏度指标解读结果

正常值:
  6.65~8.15mPa·s

高于正常值:
缺血性脑卒中、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肺心病、血栓性闭塞性脉管炎、动脉硬化性栓塞、肿瘤、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纤维蛋白原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低于正常值:
出血性脑卒中、呕血与黑粪(上消化道出血)、子宫出血、出血性休克。

全血还原黏度检查作用

全血还原黏度检查可消除红细胞压积影响,便于比较不同血样的黏度,对血管疾病的判断有辅助检查意义。增高见于缺血性脑卒中、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肺心病、血栓性闭塞性脉管炎、动脉硬化性栓塞、肿瘤、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纤维蛋白原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降低见于出血性脑卒中、呕血与黑粪(上消化道出血)、子宫出血、出血性休克。

全血还原黏度检查过程

1.备齐用物,标本容器上贴好标签,核对无误后向患者解释以取得合作。露出患者手臂,选择静脉,于静脉穿刺部位上方约4~6cm处扎紧止血带,并嘱患者握紧拳头,使静脉充盈显露。  

2.常规消毒皮肤,待干。  

3.在穿刺部位下方,以左手拇指拉紧皮肤并固定静脉,右手持注射器,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成15度~30度,在静脉上或旁侧刺入皮下,再沿静脉走向潜行刺入静脉,见回血后将针头略放平,稍前行固定不动,抽血至需要量时,放松止血带,嘱患者松拳,干棉签按压穿刺点,迅速拔出针头,并将患者前臂屈曲压迫片刻。  

4.卸下针头,将血液沿管壁缓缓注入容器内,切勿将泡沫注入,以免溶血。容器内放有玻璃珠时应迅速摇动,以除去纤维蛋白原;如系抗凝试管,应在双手内旋转搓动,以防凝固;如系干燥试管,不应摇动;如系液体培养基,应使血液与培养液混匀,并在血液注入培养瓶前后,用火焰消毒瓶口,注意勿使瓶塞接触血液。  

5.送实验室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