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酶消耗试验

  生理状态下,血液凝固需要消耗大量的凝血酶原,凝固后血清中剩余凝血酶原很少,血清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如果因子Ⅷ、Ⅸ、Ⅺ、Ⅻ有缺陷,而凝血活酶生成不良。凝血酶原消耗减少,则血清中剩下较多的凝血酶原,测定其凝血酶原时间即缩短。

...[详细][收起]
目录:
基本信息 不适宜人群 注意事项 指标结果解读 相关疾病 相关症状 检查作用 检查过程
  • 检查部位: 血液血管
  • 科室: 血液科
  • 空腹检查:
  • 禁忌人群: 容易发热、呕吐、出血的人。
  • 医院参考价: ¥11-¥23查看详细>>
  • 指标解读:
    正 常
    异 常
  • 相关疾病: 自发性腹膜后出血或血肿 [更多]
  • 相关症状: 紫斑 刷牙出血 鼻腔前部出血 [更多]

凝血酶消耗试验不适宜人群

其他人群:容易发热、呕吐、出血的人。

凝血酶消耗试验注意事项

  检查前:1、抽血前一天不吃过于油腻、高蛋白食物,避免大量饮酒。血液中的酒精成分会直接影响检验结果。

  2、体检前一天的晚八时以后,应开始禁食12小时,以免影响检测结果。

  3、抽血时应放松心情,避免因恐惧造成血管的收缩,增加采血的困难。

  检查后:1、抽血后,需在针孔处进行局部按压3-5分钟,进行止血。注意:不要揉,以免造成皮下血肿

  2、按压时间应充分。各人的凝血时间有差异,有的人需要稍长的时间方可凝血。所以当皮肤表层看似未出血就马上停止压迫,可能会因未完全止血,而使血液渗至皮下造成青淤。因此按压时间长些,才能完全止血。如有出血倾向,更应延长按压时间。

  3、抽血后出现晕针症状如:头晕眼花乏力等应立即平卧、饮少量糖水,待症状缓解后再进行体检。

  4、若局部出现淤血,24小时后用温热毛巾湿敷,可促进吸收。

凝血酶消耗试验指标解读结果

正常:

10~14s,大于15s为异常。

异常:
 (1)缺乏因子Ⅷ:见于血友病甲、血管性血友病(VWD)、DIC等。(2)缺乏因子Ⅸ:见于血友病乙、肝脏病、维生素K缺乏症、口服抗凝剂、DIC等。  (3)缺乏因子Ⅺ:见于因子Ⅺ缺乏症、肝脏疾病、DIC等。  (4)血液中有抗凝物质:见于抗因子Ⅷ抗体等。需要检测的人群:肝功能异常,血友病,血友病乙、肝脏病、维生素K缺乏。

凝血酶消耗试验相关疾病

凝血酶消耗试验相关症状

凝血酶消耗试验检查作用

凝血酶消耗试验可了解血液凝固的情况。需要检查的人群是容易发热、呕吐、出血的人。

凝血酶消耗试验检查过程

1操作方法:  

(1)取正常吸附血浆、兔脑粉浸出液,0.02mol/L氯化钙溶液各0.1ml,混匀,37℃预温1min。  

(2)于上述混合液中加已预温至37℃的受检者血清0.1ml,开动秒表,记录凝固时间(s)。重复2次取平均值,并作正常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