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瘤浆细胞是怎么抑制
核心提示:骨髓瘤是由于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轻链分泌过多导致的骨骼损害、肾功能受损的一组疾病。骨髓中的肿瘤性浆细胞恶性增生并大量释放入外周血及组织中,浆细胞在正常情况下是由淋巴系统产生可对抗病毒和细菌入侵的防御细胞,而骨髓瘤患者的浆细胞出现异常增殖,并会攻击正常的红细胞、白细胞以及血小板等,从而引起贫血、感染、出血等症状。
骨髓瘤是由于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轻链分泌过多导致的骨骼损害、肾功能受损的一组疾病。骨髓中的肿瘤性浆细胞恶性增生并大量释放入外周血及组织中,浆细胞在正常情况下是由淋巴系统产生可对抗病毒和细菌入侵的防御细胞,而骨髓瘤患者的浆细胞出现异常增殖,并会攻击正常的红细胞、白细胞以及血小板等,从而引起贫血、感染、出血等症状。

一、浆细胞生成途径受阻
1.M蛋白:M蛋白即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轻链,由浆细胞合成分泌,在体内循环,当其沉积于肾脏时,则发生淀粉样变性,累及各器官。随着病情进展,M蛋白逐渐增多,形成单发或多发性的溶骨性病变,造成广泛的骨质破坏,如肋骨、颅骨、脊柱等部位,甚至可达到长骨骨干。
2.高黏滞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血液黏稠度增加,易形成深部静脉血栓,且容易出现梗阻现象,如肺动脉栓塞、胆囊或膀胱结石等。
3.内分泌失调:常伴有钙代谢失衡,如低钙血症、高钙血症,还可能有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情况。
4.其他方面:部分患者还可伴随抗核抗体阳性、周围神经病、雷诺现象、类天疱疮、溃疡性结肠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表现。
二、浆细胞凋亡
1.M蛋白的影响:M蛋白过度表达会导致B细胞耗竭,使浆细胞数量减少,同时也会抑制骨髓造血功能,进一步加重浆细胞缺乏的情况。
2.化疗药物影响:常用治疗骨髓瘤的药物包括沙利度胺、来那度胺、硼替佐米、伊达比星、环磷酰胺、阿霉素、柔红霉素等,均可不同程度地抑制浆细胞生成。
三、其他因素
对于部分对上述药物不敏感,或者存在不能耐受不良反应情况的患者,也可通过干细胞移植的方法进行治疗,以诱导、维持缓解和预防复发为目的,能够一定程度上抑制骨髓瘤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