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急性胆管炎
核心提示:急性胆管炎是一种由于胆管梗阻或细菌感染导致的胆管急性化脓性炎症,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胆管炎常见于胆囊结石的梗阻、细菌感染等因素,继发性胆管炎常见于病毒感染、肿瘤侵犯等因素,可以通过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来判断。
急性胆管炎是一种由于胆管梗阻或细菌感染导致的胆管急性化脓性炎症,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胆管炎常见于胆囊结石的梗阻、细菌感染等因素,继发性胆管炎常见于病毒感染、肿瘤侵犯等因素,可以通过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来判断。

1、临床症状:患者通常会出现上腹部疼痛、寒战、高热等症状,疼痛呈阵发性加剧,可以呈绞痛,伴有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如果病情严重,还会出现黄疸、皮肤瘙痒等症状;
2、实验室检查:进行血常规检查时,急性胆管炎患者可见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等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在进行血培养时,可以发现相应的细菌感染。此外,肝功能检查中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γ-谷氨酰转肽酶以及碱性磷酸酶、胆红素等,在急性胆管炎的发生发展中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3、影像学检查:如果有胆管结石的病史,则可以在腹部超声或上腹部CT中发现结石,并且可以判断结石的数量、大小以及部位等。如果没有结石病史,则可能会发现肝脏大小正常或轻度增大;
4、影像学检查:如果存在胆管结石,则可以在腹部X线片中发现结石,还可以发现胆管扩张。MRCP检查也可以发现结石,并且能够判断结石的部位、数量以及胆管是否发生狭窄。
怀疑有急性胆管炎时,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患者可以使用头孢呋辛酯片、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等抗生素进行抗炎治疗,也可以使用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进行抗感染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