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诊断多发性抽动症
核心提示:临床上主要通过临床表现、病史、辅助检查等方法进行综合判断,以明确是否患有多发性抽动症。如果患者出现频繁眨眼、耸鼻、吸气或清嗓子等症状时,建议及时就医确诊。
临床上主要通过临床表现、病史、辅助检查等方法进行综合判断,以明确是否患有多发性抽动症。如果患者出现频繁眨眼、耸鼻、吸气或清嗓子等症状时,建议及时就医确诊。

一、临床表现
1.运动障碍:如无意识地眨眼睛、挤眉毛、做鬼脸、撅嘴、点头、摇头、甩头,以及扭脖子、转腰、踢腿、鼓肚子等,还可表现为一侧肢体不自主的抽动,或者有无目的的活动增多,比如不能安静坐着,在座位上扭来扭去等。
2.发声异常:部分患儿可出现经常性的咳嗽声、清嗓音、犬吠声、哼哼声、说脏话等,严重者可逐渐发出秽语,甚至出现打呼噜等情况。
3.神经系统症状:由于长期存在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等问题,可能会影响学习和生活,导致学习成绩下降、行为问题增多,还可能出现强迫观念、强迫行为,以及焦虑不安、记忆力减退、睡眠不佳、头痛、食欲缺乏等伴随症状。
4.其他方面:若家长发现孩子近期明显消瘦、多汗、挑食等,也可能是该病的表现之一。
二、病史
当家长怀疑孩子可能存在上述情况时,可以到医院请医生询问既往病史,并观察是否存在以上症状,从而帮助诊断疾病。
三、辅助检查
1.脑电图:是诊断癫痫发作的重要手段,也可以用于诊断多发性抽动症,因为有些患儿在发病期间会出现类似癫痫样放电的情况。
2.颅内核磁共振:主要用于排除中枢神经系统的器质性疾病,如肿瘤、感染等因素引起的抽动症。
3.P300潜伏时间测试:是一种客观评估工具,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病情程度。
此外,还需要进行心理测验、体格检查等,必要时还需进行血常规、甲状腺功能检测、染色体核型分析等实验室检查,均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对于此类患儿来说,需避免各种刺激因素,如看电视、上网、玩玩具等,以免加重病情。同时还要注意合理用眼,适当增加户外活动的时间,如每天至少保证2小时的户外活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