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传播疾病

定义

  母婴传播,主要是指胚胎内的婴孩通过产道感染或宫内感染,而感染上与母亲相同的疾病。由于这种疾病传播是从母亲传至子代因而也称垂直传播:HIV,乙肝等疾病都有这种传播方式。因而肝炎患者怀孕要非常当心,以免生产时小孩得病。母婴传播也称围产期传播。

危害

1.艾滋病

  艾滋病是一种免疫缺陷疾病,免疫系统遭到病毒感染后,身体多种功能被抑制。一旦感染,很可能再次被各种细菌感染,危及生命。而且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患者也成为传染源,成为危险隐患。

  据统计,艾滋病毒感染者怀孕分娩,出生的孩子中有三分之一都是病毒携带者,此外,还有80%的婴儿通过母乳喂养被感染。截止目前,已经有三百万儿童因此失去生命,一百万儿童成为艾滋病病毒携带者。

  因免疫功能缺陷,易并发严重的细菌感染。这些病儿在今后成长过程中,不仅可能在一段时间后发展为艾滋病而夭折,同时,由于他(她)携带艾滋病病毒而成为重要的传染源。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婴儿在日益增多。

  在没有预防措施的情况下,婴儿从感染的母亲那儿获得这种病毒的风险,在发达国家为15%~25%,发展中国家则为25%~35%。胎儿或婴儿一旦被感染,发病急,病情进展迅速,死亡率极高。

2、梅毒

  近十年来梅毒发病率不断上升,孕产妇人群梅毒抗体阳性率平均为5.0%,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性、血液和母婴途径传播,传播途径与艾滋病基本一致,感染梅毒后只要及早发现并进行规范治疗是可以治愈的。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可引起神经、心血管等多系统损害,甚至威胁生命。梅毒可通过胎盘传染给未来的我,导致自发性流产、死产或先天梅毒等。感染梅毒可促进艾滋病的传播。早期梅毒的主要症状包括:皮肤大庖疹、鼻炎、肝脾淋巴结肿大;晚期梅毒的主要症状包括:神经性耳聋、鞍鼻、骨膜炎等。

3、乙肝

  乙肝流行病学资料提示全球慢性HBV感染者大约3.6亿人,每年约一百万人死于HBV感染,中国有1.2亿人长期携带HBV,全国有现患慢性乙肝患者2000万人,每年30万人死于HBV感染,大多HBV高流行区约40-50%的HBV感染者是通过母婴传播获得,双阳性母亲的高危婴儿HBV的感染率可高达90%,婴儿及儿童感染HBV后90%将成为慢性感染,乙肝病毒感染持续致失代偿性肝硬化、肝癌,阻断HBV母婴传播是减少人群HBV慢性感染的重要环节。

传播途径

  孕妇将疾病传给婴儿,主要发生在三个时期:产前、产时和产后。

1、 产前

  在产前期内孕妇将病原体传给她的后代,称为垂直传播。此种传播是孕妇与胎儿两代之间的传播。垂直传播与水平传播是相应的。从广义上说,垂直传播可包括下列几种方式:

  经胎盘传播:受感染的孕妇经胎盘血液使胎儿受感染,称为经胎盘传播。经胎盘传播的有风疹、乙型肝炎、腮腺炎、麻疹、水痘、巨细胞病毒感染及虫媒病毒感染、梅毒等病。如孕妇在怀孕早期患风疹往往使胎儿遭受危害,使胎儿发生畸形、先天性白内障医学教育网。

  上行性传播:病原体经孕妇阴道通过子宫颈口到达绒毛膜或胎盘引起胎儿感染,称为上行性传播。如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肺炎球菌及白色念珠菌等。

2、产时

  分娩引起的传播:胎儿从无菌的羊膜腔穿出而暴露于母亲严重污染的产道内,接触母血、羊水和被粪便污染的组织,胎儿的皮肤、呼吸道、肠道均存在受病原体感染的机会。如孕妇产道存在淋球菌、结膜炎包涵体及疱疹病毒等疾病的病原体时,则有可能导致相应的感染。

3、产后

  产后母婴传播疾病的传播途径可包括:产褥期经“初乳”传播及日常生活中经接触传播。

常见疾病

常见的母婴传播疾病包括:

1、 艾滋病

  母婴传播是艾滋病3种传播途径之一,孕产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如果不及时进行母婴阻断,传染给孩子的几率很大。对于检测出的阳性孕妇,疾控部门采取恰当的干预措施,及时控制了艾滋病的二代传播。

2、乙肝

  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主要包括4种途径:妊娠期胎儿受到宫内感染;分娩期胎儿在分娩过程中接触到母亲的血液、羊水和分泌物而感染;产褥期婴儿在喂养的过程中被感染;日常生活中受到母亲的唾液、血液以及其他体液感染。

3、性病

  性病母婴传播是性病的传播方式之一,患有性病或生殖器官传染病的母亲,在自然分娩时,阴道内的病原体可感染产儿,致使产儿发生相应疾病,产儿受感染的组织与器官常见有眼、耳、尿道、生殖器官及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