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狭窄诊断详述

直肠狭窄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 如何缓解和预防?

  与肛门狭窄大致相同,根据病史,指诊或乙状结肠镜检查,可作出诊断。

  指检时发现肛门括约肌松弛,向上可摸出狭窄,直肠壁变硬,无弹性,有时狭窄口大或呈镰状;可将手指伸至狭窄上方,区别其为环状或管状,炎性或癌肿性,但不可用力过猛,以免引起疼痛、流血或撕裂肠壁。通过窥镜检查,可见狭窄下方粘膜变厚,狭窄为镰状或环状,狭窄部有粪便或脓性分泌物溢出。同时还需酌情做钡剂或碘油灌肠X线检查,确定直肠狭窄部位和厚度,并且还要检查细菌、阿米巴和血吸虫,以明确病因。最好做活组织检查,排出癌肿,确定诊断。

  直肠狭窄需要做如下鉴别:

  1、直肠狭窄有三种不同的情况,需要相互鉴别。

  (1)环形狭窄:直肠腔由周围向内缩小,成一环形狭窄,其上窄下宽不超过2cm。

  (2)管状狭窄:直肠腔由周围向内缩小,狭窄区域较长,超过2cm,成为管状。

  (3)镰状狭窄:直肠腔一部分狭窄,不波及肠腔全周,狭窄面积呈辦状或半环形。

  2、直肠狭窄还需要与肛门狭窄相互鉴别。

  肛门狭窄就是肛门和肛管直径变小,粪便通过困难,大便性状变细,排便时肛门疼痛,客观检查肛门不能顺利通过食指,肛门狭窄有先天性和后天性狭窄两种。先天性肛门狭窄属肛门先天畸形,后天性肛门狭窄多是由肛门部位的炎症造成的。

  除恶性肿瘤外,均可根据直肠狭窄的病变程度,位置高低和种类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治疗。

  1.内治法:凡由炎症引起的直肠狭窄,应针对原发病因,加以治疗;如为结核性的,则用抗痨治疗;如为阿米巴肉芽肿,则用抗阿米巴药治疗。非手术疗法同肛门狭窄。

  2.手术治疗:经非手术治疗无效或直肠狭窄严重,并有肠梗阻症状时,或直肠狭窄位于腹膜返折以上的环状狭窄,可用手术治疗。

  (1)挂线疗法:适用于直肠下1/3半环形狭窄。

  操作方法:在腰俞穴麻醉下,病人取截石位,在直肠狭窄部位,用两把止血钳夹住粘膜,圓针丝线从狭窄上缘穿入,穿过基底,从下缘穿出,丝线一端系一橡皮条,从下缘引出,再将橡皮条拉紧结扎。病人术后每日坐浴,局部用0.1%的新洁尔灭消毒,放生肌玉红膏纱条引流,注入九华膏。待橡皮条落后,定期扩张直肠,根据直肠狭窄的情况,也可几处同时挂线。

  (2)切开缝合术:适用于直肠下段环形狭窄。

  操作方法:在腰俞穴麻醉下,病人取截石位,用分叶肛门镜显露直肠狭窄。于狭窄后部做一纵切口,并楔形切除部分瘢痕组织,解除其狭窄,使肠腔扩大,但切口不要切透直肠壁。如瘢痕较厚,可以作“A”形切口,切除一部分瘢痕组织,然后游离切口上部粘膜1cm~2cm,再将粘膜拉下覆盖切口。用圆针细丝线或肠线将其与切口下缘粘膜吻合。伤口处放凡士林纱条,便后坐浴,在肛门镜下局部换药,5~6天拆线,定期扩肛,防止形成新的狭窄。

  (3)直肠内瘢痕切除术:适用于直肠下段环形狭窄和3cm左右的管状狭窄。

  操作方法:在腰俞穴麻醉下,病人取截石位,用双叶肛门镜显露直肠下段狭窄的瘢痕,于后正中线作一纵切口,切开瘢痕,扩大肠腔,然后环形切除瘢痕,同时切除部分直肠环肌。每切除一段瘢痕组织,即将切口上、下正常粘膜适当游离O.5cm~2cm,再用细丝线或细肠线对合粘膜缘缝合,边切边缝,最后用一段粗胶管。外绕凡士林纱条,从肛门放到此处固定。大便时取出,每次便后坐浴,在肛门镜下用0.1%新洁尔灭消毒缝合处,放复方紫草油纱条换药,肛内注入九华膏。如用丝线应于7天左右拆线,伤口愈合后,要定期用扩肛器扩肛,防止伤口愈合后收缩而形成狭窄。

  (4)直肠外部切除术:适用于腹膜返折下狭窄。

  操作方法:在持续硬膜外麻醉下,病人取左侧卧位或俯卧位,在臀正中线,由尾骨至距肛门2.5cm处切开一切口。有时切除尾骨或骶骨下段,切开直肠后部组织,显露直肠,再将直肠两侧分离,把直肠拉至皮肤切口,然后用一金属扩张器由肛门伸入直肠。通过狭窄。再在直肠后壁作一纵切口,切开狭窄,切口经过狭窄上下健康肠壁,取出金属扩张器,然后将切口两边向两侧牵拉,使纵切口变为横切口,用线横行缝合切口,先缝肌层,再缝肠壁。再将筋膜缝合于切口之外,然后缝合皮肤切口,上部放一引流条,24小时后取出。

  (5)直肠经腹腔拉出切除术:适用于直肠上部(腹膜返折以上)的环状狭窄,其下缘距肛门在6cm~7cm以上者。此病例较少见,操作方法是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经腹切开,将直肠狭窄切除,进行端吻合。

了解更多就诊知识>>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向医生详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