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胃在《内经》尚无其名,但有“三阳结谓之膈”之症,嗣后历贤逐渐分明噎膈、反胃与关格之异同。《金匮要略》描述为“脾伤则不磨,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谷不化,名曰胃反”。《医贯》称“翻胃者,饮食倍常,尽入于胃矣。但朝食暮吐,暮食朝吐,或一两时而吐。或积至一日一夜,腹中胀闷不可忍而复吐,原物酸臭不化,此已入胃而反出。”现代医学的多种胃病可出现反胃。本病起因多是饮食不当、饥饱失常,或忧愁思虑伤及脾胃;或嗜食生冷损及脾阳。脾胃既伤,病延旷日致中焦虚寒不能消化谷食。又脾运不旺,痰饮谷食阻于下脘,宿食不化不能下导终致尽吐而出。反胃长久脾胃失其后天之本,使肾精乏源肾阳虚亏,下焦无火以腐熟水谷,促使病情加剧。
反胃,病位于胃,本乃脾伤。脾伤指脾主运化水谷精微功能减退,俗称脾不健运。脾何以伤?唐容川曰:“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肝主疏泄调畅气机,饮食物的纳与运无不与肝气疏利戚戚相关。肝气调和畅达则脾气生理正常,脾气运清气升,乃胃气降浊气下。若肝气郁结甚而横逆犯脾,可致脾胃病产生脾运弱和胃失降现象。又脾与胃相连以膜,其性一湿一燥,气机一升一降,功能一运一纳,协调配合共同完成饮食水谷在体内的代谢。肝脾二脏的生理功能正常与否决定着胃腑“传化物而不藏”的生理功能。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向医生详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