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缺乳

(别名:产后无奶)

产后缺乳诊断详述

产后缺乳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 如何缓解和预防?

  一、鉴别诊断

  检查乳房及乳汁性状,可协助诊断。临床上须与乳头凹陷和乳头皲裂造成的乳汁壅积不通,哺乳困难相鉴别。产妇哺乳时乳汁缺乏或全无,不足于甚或不能喂养婴儿,为主要诊断依据。产后乳汁甚少或全无称为“产后缺乳”。

  多发生在产后2―3天至半个月内。乳汁的分泌除与乳腺发育密切相关外,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哺乳时的吸吮刺激。此外,与产妇的营养、睡眠、健康状态以及情绪密切相关。中医学称“乳汁不行、乳汁不足”。

  二、分类

  痰湿壅阻型

  形体肥胖,产后乳汁不行,乳房胀痛胸闷不舒,纳谷不香,厌油腻厚味,嗜卧倦怠,头晕头重,胖,苔白腻,脉滑。治则:健利湿,化痰通乳。半夏、陈皮、茯苓、瓜蒌、当归、厚朴各15g,漏芦10g,王不留行、桔梗各12g,穿山甲8g,生薏苡仁30g。

  气血虚弱型

  乳汁量少甚或全无,乳汁清稀,乳房柔软,无胀感,面色少华,头晕目眩,神疲食少,舌淡少苔,脉虚细。治则:益气补血,健脾通乳。太子参、炙黄芪、当归、茯苓、白术、麦门冬各15g,白芍药、王不留行、桔梗各12g,熟地黄、通草各10g,穿山甲8g。

  肝郁气滞

  产后乳汁分泌少,甚或全无,胸胁胀闷,情志抑郁不乐,或有微热,食欲不振,舌质淡红,苔薄黄,脉弦细。治则:疏肝解郁,通络下乳。柴胡、漏芦、通草各10g,枳实、白芍药、当归、茯苓、白术各15g,穿山甲8g,王不留行12g,青皮、陈皮各12g。

  三、预防

  “三分治疗,七分调理”,正确、合理地注意生活、饮食、精神等方面的调理对缺乳的防治非常重要。

  1、母婴同室,及早开乳一般认为,早期母乳有无及泌乳量多少,在很大程度上与哺乳开始的时间及泌乳反射建立的迟早有关。有人通过比较,发现产后1h内即予哺乳,产妇的泌乳量较多,哺乳期也较长。

  2、养成良好的哺乳习惯按需哺乳,勤哺乳,一侧乳房吸空后再吸另一侧。若乳儿未吸空,应将多余乳汁挤出。

  3、营养和休息要保证产妇充分的睡眠和足够的营养,但不要滋腻太过。应鼓励产妇少食多餐,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多饮汤水,多食催乳食品,如花生米、黄花菜、木、香菇等。

  4、调情志产妇宜保持乐观、舒畅的心情,避免过度的精神刺激,以致乳汁泌泄发生异常。

  5、及早治疗发现乳汁较少,要及早治疗,一般在产后15日内治疗效果较好。时间过长,乳腺腺上皮细胞萎缩,此时用药往往疗效不佳。

了解更多就诊知识>>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向医生详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