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骨质(cementum)是覆盖于牙根表面的牙体硬组织,在牙颈部较薄,在根尖和磨牙根分叉处较厚。牙骨质色淡黄,硬度和骨相似,含无机盐约45%~50%,有机物和水约50%~55%。其无机盐与釉质、牙本质一样,主要是钙、磷,以羟磷灰石的形式存在,含有多种微量元素。主要的有机物为胶原和糖蛋白。 组织形态 (一)牙骨质纤维(cementum fiber):主要是成牙骨质细胞产生的胶原纤维,纤维排列与牙根表面平行,另有一些来自牙周膜的纤维(穿通纤维)与牙根表面垂直穿插于其...
(一)牙骨质纤维(cementum fiber):主要是成牙骨质细胞产生的胶原纤维,纤维排列与牙根表面平行,另有一些来自牙周膜的纤维(穿通纤维)与牙根表面垂直穿插于其中。
(二)牙骨质基质(cementum matrix):主要是蛋白多糖和钙盐。胶原纤维一层层形成并有基质钙化形成层板状结构。层板之间为生长线间隔,组织化学的研究显示生长线钙化较高,胶原纤维较少。牙骨质表面有一层刚形成尚未钙化的牙骨质即类牙骨质。
(三)牙骨质细胞:呈卵圆形,周围有许多细长的胞浆突起,并有分支。突起多数向着牙根表面,借以自牙周膜吸取营养。邻近的牙骨质细胞突起相互吻合。
这些细胞在间质中占据的空间称为陷窝,突起占据的空隙称小管。在牙磨片中,由于细胞成分消失,故镜下所见为陷窝与小管。距牙根表面深部的牙骨质细胞胞浆内含少数细胞器,内质网扩张,线粒体稀少,表示该细胞在退变,更深部的细胞变性明显或细胞消失,陷窝变空。
牙骨质细胞在间质中的分布不规则,根据有无牙骨质细胞分布,牙骨质又分为无细胞性牙骨质和细胞性牙骨质。无细胞性牙骨质覆盖在紧贴牙本质表面,自牙颈部于近根尖1/3处,主要由牙骨质层板构成,而无细胞。细胞性牙骨质常位于无细胞性牙骨质的表面,但在根尖部可以全部为细胞性牙骨质,牙颈部则常常全部为细胞性牙骨质。细胞性牙骨质和无细胞性牙骨质也可以交替排列。
釉牙骨质界(enamel-cemental junction)。釉质和牙骨质在牙颈部相接连,其相接处有三种不同情况:牙骨质覆盖在釉质上占60%,釉质与牙骨质端端相接占30%,釉质与牙骨质二者不相接为10%,该处牙本质暴露,仅有牙龈覆盖。一旦牙龈萎缩,牙本质易暴露发生过敏或龋齿。
牙本质-牙骨质界(dentino-cemental junction)。牙本质和牙骨质是紧密结合的,光镜观呈现为一较平坦的线。电镜下观察该处牙本质和牙骨质的胶原纤维互相交绕,过去认为此界为整个根管最狭窄的部位,再向外就是根尖孔,此狭窄处称为根尖基点(apical seat),或根尖止点。根据Kuttler的长期研究,根管的最狭窄处并非处于牙本质牙骨质界,而是位于牙本质牙骨界以上,刚好在第一层牙骨质以上的牙本质区内,并将此区称为小直径处(minor diameter),类似根管狭窄处(canal constriction),此观点已为多数学者接受。
牙骨质的钙化基质呈层板状排列,在其陷窝内有牙骨质细胞,与骨相似。但牙骨质内没有血管,牙骨质细胞的分布不像骨细胞那么规则。在生理情况下,骨组织是不断地既有吸收又有新生,而牙骨质只有新生。除了褪换的乳牙或根部有了病变,如根尖的炎症和创伤等,可能导致根尖部牙骨质的吸收,较重的吸收还可以达到牙本质外,正常情况下,牙骨质是不被吸收的。
牙骨质具有不断新生的特点,牙周韧带纤维可因牙功能的需要发生改变和更替,新形成的牙周韧带纤维由于新的牙骨质增生而得以附丽至牙,代替老的纤维。同时由于牙骨质不断新生,所以具有修复和补偿功能。牙的切缘和“牙合”面因为磨损而缺损时,可以由于根尖部牙骨质的继续沉积而得到补偿。当牙根表面有小范围的吸收或牙骨质折裂时,均可由于新的牙骨质的沉积而修复。牙髓和根尖周治疗后,牙骨质能新生并覆盖根尖孔,重建牙体与牙周的连接关系,在吸收前沿和修复性牙骨质之间可见反转线,吸收过程得到了逆转。乳牙脱落过程中出现牙根吸收,局部可见牙骨质修复现象。在修复中形成的牙骨质可以是细胞性和无细胞性的,或二者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