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旁间隙位于咽腔侧方的咽上缩肌与翼内肌和腮腺深叶之间。前界为翼下颌韧带及下颌下腺上缘;后为椎前筋膜。间隙呈倒立椎形,由茎突及附着其上诸肌将该间隙分为前、后两部,前部称为咽旁前间隙,后部称为咽旁后间隙。前间隙小,其中有咽深动、静脉及淋巴、蜂窝组织;后间隙大,有出入颅底的颈内动、静脉,第9~12对脑神经及颈深上淋巴结等。咽旁间隙与翼下颌间隙、颞下间隙、舌下间隙、下颌下间隙及咽后间隙相通。血管、神经束上通颅...
咽旁间隙位于咽腔侧方的咽上缩肌与翼内肌和腮腺深叶之间。前界为翼下颌韧带及下颌下腺上缘;后为椎前筋膜。间隙呈倒立椎形,由茎突及附着其上诸肌将该间隙分为前、后两部,前部称为咽旁前间隙,后部称为咽旁后间隙。前间隙小,其中有咽深动、静脉及淋巴、蜂窝组织;后间隙大,有出入颅底的颈内动、静脉,第9~12对脑神经及颈深上淋巴结等。咽旁间隙与翼下颌间隙、颞下间隙、舌下间隙、下颌下间隙及咽后间隙相通。血管、神经束上通颅内、下连纵隔,可成为蔓延感染的途径。
【案例导入】
病人,女性,50岁,主诉:颈部肿胀2个月伴反复发热1个半月。入院前2个月无明显诱因下出现颈部肿胀,伴有颈部活动障碍。病程中诉说痰液不易咳出,并有饮水呛咳。外院喉镜检查提示喉部肿胀明显,PET-CT提示鼻咽癌放疗后,鼻咽部后壁及口咽部后壁、颅骨骨质破坏伴FDG代谢异常增高,咽部、两侧咽旁间隙、两侧颈部软组织肿胀,内见多发气体密度阴影。右肺中叶及右下野坠积性肺炎,予以青霉素及头孢曲松治疗后无明显好转,之后病人突发呼吸困难伴气促,并于1个半月前起反复发热伴寒战,最高体温达39℃。入院后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速,心功能不全(NYHA分级为3~4级);心电监护提示血氧饱和度进行性下降,予以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通气,予以脓肿切开引流术及双侧胸腔引流术,先后予以抗感染及营养支持等治疗。
思考题:
护士在术前术后应采取什么方法来减轻病人的焦虑症状?
简述该病人术前观察要点。
术后护理要点包括哪些方面?
病人出院时护士应重点告知哪些健康指导内容?
【病因病理】
多为牙源性,特别是智齿冠周炎,以及腭扁桃体炎和相邻间隙感染的扩散。偶继发于腮腺炎、耳源性炎症和颈深上淋巴结炎。
【护理评估】
1.健康史
了解病人有无智齿冠周炎、腭扁桃体炎等感染病史,了解病人的进食和呼吸情况,有无过敏史。
2.身体状况
局部症状表现为咽侧壁红肿、腭扁桃体突出等。
病人自觉吞咽疼痛、进食困难、张口受限;若伴有喉头水肿,可出现声音嘶哑,以及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和进食呛咳。
咽旁间隙感染如处理不及时,可导致严重的肺部感染、败血症和颈内静脉血栓性静脉炎等并发症。
3.心理-社会状况
该类病人病情发展迅速,局部炎症症状明显,绝大多数病人出现焦虑、烦躁等。要主动和病人交谈,评估病人心理状态,教会病人放松方法,如听音乐、转移病人的注意力,缓解病人心理压力。应多接近病人,让病人把想法写在纸上,与之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鼓励家属为病人提供家庭支持,多与病人交流,满足其爱与归属的需要。
4.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血常规、电解质、血气分析等血液检查。
心电图。
胸部及头面部CT检查。
全身和颌面部专科检查。
【治疗原则】
采用口内或口外切开引流术。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无效性呼吸形态:与痰液分泌较多及不能有效排痰有关。
体温升高:与颌面部间隙及肺部感染有关。
语言沟通障碍:与气管切开有关。
营养失调:与流质饮食及进食较少有关。
焦虑:与担心家庭经济情况及疾病预后有关。
【护理计划与实施】
1.护理目标
病人学会有效排痰,未发生呼吸困难、窒息等情况。
术后伤口愈合良好,病人体温正常。
术后病人可通过书面语言沟通方式较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与医护人员进行有效沟通。
病人营养状况得到改善或维持,体重保持不变或减轻较少。
病人焦虑/恐惧程度减轻,配合治疗及护理。
2.护理措施
病情观察:病人入院后密切监测并记录病人生命体征、意识、面容、尿量及伤口情况的变化。如有异常,应立刻通知医师并配合医师进行相关的抢救措施。
强化基础护理:做好口腔护理及会阴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时更换体位,床铺整洁,按摩受压部位的皮肤,防止皮肤受压持久破溃增加感染机会。
饮食的护理:通过胃管为病人提供高热量、高蛋白、低脂、富含维生素的流质饮食,每次进食前要确认胃管在胃内,每次进食量不超过200 ml,间隔时间不少于2小时,温度适宜。必要时通过静脉营养支持。
心理护理:由于病程长,易产生焦虑急躁的情绪,护士应更关心和鼓励病人,使其保持稳定的情绪。并根据病人的需求特点选择恰当的方法做好健康教育,积极控制原发病,早日康复。
行气管切开的病人,做好气管切开护理。①严密观察病人气管切口,注意出血征象,切口局部应尽量保持干燥与清洁,每日更换敷料1~2次。如发现纱布有痰液浸渍应立刻更换并对切口四周以0.5%碘伏消毒,创口消毒每天2次。②做好呼吸道湿化,以降低痰液黏稠度,减少痰痂的形成和导管堵管的发生。③加强吸痰护理。充分吸出气管、口腔及鼻腔内的分泌物,注意使病人吸气时肺部达到充分膨胀,吸痰前后先吸氧2~3分钟,每8小时给予雾化吸入1次。
3.健康指导
指导病人注意口腔卫生。
遵医嘱定期随访。
注意营养,增加优质蛋白饮食,多吃蔬菜、水果。
适当锻炼,保持心情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