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

动脉导管未闭的病理生理改变及心电图特征

心电图特征 心电图正常:见于细小的动脉导管未闭,分流量不大,肺动脉压力不高。 左心房、左心室肥大:P波增宽呈双峰切迹,V1Ptf负值增大;QRS波群呈左心室舒张期负荷过重图形。见于中等大小的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压力轻、中度增高者(>60mmHg)。 双心房、双心室肥大:见于粗大的动脉导管未闭,肺动... [详细]

三尖瓣下移畸形的心电图特征

三尖瓣下移畸形又称为Ebstein畸形,指部分或整个有效的三尖瓣环向下移位,使右心房增大,右心室缩小,出现右心室—部分心房化,存在三尖瓣返流,常伴有房间隔缺损。

室间隔缺损的病理生理改变及心电图特征

室间隔缺损包括膜部缺损和肌部缺损两种。当缺损较小,左向右分流量少时,血流动力学变化不明显,心电图可正常;当缺损较大,左向右分流量较大时,导致左、右心室舒张期负荷过重,出现左、右心室肥大或以左心窒肥大为主;当左向右分流量很大时,出现轻、中度肺动脉高压,产生双心室肥大;出现重度肺动脉... [详细]

法洛四联症的病理生理改变及心电图特征

病理生理改变 法洛四联症包括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及右心室肥大。其血流动力学改变主要是由肺动脉狭窄引起右心室收缩期负荷过重,导致右心室肥厚(主要表现为右心室肥厚、肺动脉圆锥显著膨隆、室上嵴增厚及右心室内乳头肌和肉柱显著增粗)和右心房肥大,晚期可伴有右心室腔扩张。肥厚的... [详细]

房间隔缺损病理生理改变及心电图特征

房间隔缺损为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包括继发孔缺损型、原发孔缺损型及高位缺损型等。 由于右心室同时接受上、下腔静脉和左心房流人右心房的血液,导致右心室舒张期负荷过重,出现右心房、右心室肥大及扩张。原发孔缺损型房间隔缺损,大多形成部分或完全性房室通道,左束支明显向后下移位,导致左前分... [详细]

右位心(镜像右位心、右旋心)的心电图表现

广义的右位心包括镜像右位心、右旋心和心脏右移。通常所说的右位心仅指镜像右位心。

McGinn-White综合征

McGinn-White综合征指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I导联新出现S波,Ⅲ导联新出现Q波,SⅠQⅢTⅢ型或SⅠQⅢ型呈动态变化的特征性心电图改变。其发生机制:肺动脉突然栓塞及同时出现的神经体液异常,导致肺动脉压力骤然升高,引起急性右心室收缩期负荷增加,右心室和右心房扩张,心脏顺钟向转位,出现右心室劳损和右心房... [详细]

短偶联间期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综合征

短偶联间期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综合征指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被极短偶联间期(<0.30s)的室性早搏所诱发,不伴Q-T间期延长和相关病因,且维拉帕米是唯一有效的治疗药物,则可诊断之。 发生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触发活动及折返有关。 [详细]

心脏震击猝死综合征

心脏震击猝死综合征是指健康青少年运动时,心前区受到低能量的钝性撞击后即刻发生晕厥、昏迷、心脏停搏而猝死。其发生机制:心前区受到低能量钝性撞击后,机械能转化为生物能,激活心肌细胞的ATP敏感性K+通道,导致ST段抬高、心室颤动的阈值降低,最终引发心室颤动、心脏停搏而猝死。

急性冠脉综合征

急性冠脉综合征是指冠状动脉内不稳定斑块破裂导致血栓形成、栓塞或痉挛引起冠状动脉完全性或不完全性闭塞,出现与急性心肌缺血相关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临床上发病急、病情变化快,易产生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