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院生教授讲解:不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肾炎的10种措施
时间:2024-07-31 14:00:46 作者:谢院生
擅长:血尿、蛋白尿,肾功能不全、急性肾损伤、膜性肾病等肾病综合征、IgA肾病和糖尿病肾病等慢性肾脏病、遗传罕见疑难肾脏病
肾小球病是蕞常见的慢性肾脏病,包括IgA肾病、膜性肾病、微小病变肾病综合征、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感染相关性肾小球肾炎、ANCA相关性血管炎、狼疮肾炎、抗GBM抗体肾小球肾炎。
肾小球病的非免疫抑制治疗主要包括以下10个方面。↓↓
1.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包括低盐饮食(摄入量<5g/d)、控制身体质量指数(BMI)在22左右、戒烟限酒、适当的有氧运功、良好的心态和心情、足够的睡眠、合理的营养。对于严重低蛋白血症的肾小球病患者,适当地增加饮食蛋白摄入有利于提升血清蛋白水平。
2. 水肿的治疗
水肿是肾脏病中常见的临床表现,轻者颜面眼睑的浮肿,重者双下肢浮肿,严重者可能会伴有胸水、腹水、心衰等症状。所以对于肾脏病引起的水肿,必须采取积极治疗。
限制盐的摄入是水肿治疗的基础和前提。肾功能正常的轻度水肿患者,可以用氢氯噻嗪(排钠排钾)和螺内酯(保钾利尿);肾功能不全或重度水肿的患者,可以用呋塞米(排钠排钾)、托拉塞米(排钾作用弱,不容易导致低钾血症);低钠性水肿适合用托伐普坦(排水不排钠)。
值得注意的是,严重水肿者常有低蛋白血症、高凝血症、甚至低血容量,在利尿消肿时抗凝治疗和适当的补充胶体,有助于血栓和高凝血症以及低血容量的预防和处理。利尿药的使用要点到为止,避免过度利尿。
3. 蛋白尿的治疗
尿蛋白也称蛋白尿,是指用化学检验法检测出尿液中含有的蛋白质,正常人尿液中仅含有微量的蛋白质,当蛋白超过100mg/L或蛋白定性试验呈阳性称为蛋白尿。尿蛋白是尿常规的重要检查项目之一,对肾脏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尿不尽等不适症状;
伴尿液浑浊、肉眼血尿、少尿或无尿;
存在尿道异常分泌物;
伴发热、乏力、水肿、腰痛、皮疹、消瘦等全身症状。
蛋白质促进肾小球硬化和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因此,控制蛋白尿是延缓肾小球病进展的重要措施。
原发病治疗
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控制血糖、感染、高血压,进行抗过敏治疗等。
药物治疗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可以通过扩张肾动脉,降低肾小球内压,使肾小球滤过膜对蛋白质的通透性降低,还能起到保护肾脏的作用,用药期间要注意观察血肌酐、血压、血钾的变化。
激素:常用强的松,激素通过作用于免疫抑制和抗炎作用机制,达到降尿蛋白的目的。
细胞毒性药物:常用药物有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环孢素A等,常与激素联合应用,可以减少激素疗程和用量,减少激素副作用发生。
手术治疗、透析
当患者经以上治疗后症状无缓解或加重时,需进行透析治疗或者手术治疗。
4. 血压的管理
一调整生活方式。应注意低盐低脂优质蛋白饮食。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伴有肾功能减退者注意控制蛋白质摄入量,蛋白质的摄入量每天0.8到1克每千克体重。严格控制钠盐的摄入。2012年kdigo指南,建议肾性高血压患者,钠盐摄入量应小于2克每天。戒烟戒酒,适当体育锻炼,体育锻炼,在心血管能够耐受的情况下,每周应大于五次,每次至少30分钟。
二血压的控制水平。肾性高血压患者应根据蛋白尿的多少严格控制血压。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小于一克,血压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24小时尿蛋白定量大于一克的患者,血压蕞好控制在125/75毫米汞柱以下。
三降压药物的选择。临床常用的降压药物有五类,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利尿剂,贝塔受体阻滞剂。肾性高血压患者血肌酐小于265微摩尔每升者,优先选择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或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在降压的同时能够控制尿蛋白,保护肾功能。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血肌酐大于265微摩尔每升,应用这两类药物一定要慎重。
对于肾衰竭的患者或老年人,血压不要降的太低。
5. 血脂的管理
高血脂是肾病综合征“三高一低”中蕞常见的,还会影响着肾病综合征的治疗效果及之后的预后。如此重要,肾病综合征高血脂怎么降?
肾病综合征患者蕞常发生高胆固醇血症。低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升高是主要的脂质代谢异常。轻度的患者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可以正常,仅表现为血清胆固醇水平升高;中度的患者除血清胆固醇水平升高外,甘油三酯水平也升高。一般来说,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增高程度常与血清白蛋白含量成反比。当血清白蛋白含量低于30克/升时,可以出现严重的高胆固醇血症。
但是,严重的患者(血清白蛋白含量低于10克/升),则血清胆固醇含量增高反而不明显,而主要表现为重度高甘油三酯血症。肾病综合征高血脂怎么降?其原因可能与脂蛋白脂酶活性降低有关。
肾病综合征高血脂怎么降?肾性脂质代谢障碍增加冠心病的危险。因此,如果高脂血症持续存在,在对肾病综合征采取特殊治疗的同时,也应该使用能降低胆固醇的降脂药物。其中,他汀类降脂药物如普伐他汀、辛伐他汀应作为药物。当然,如果运用微化中药渗透疗法,其扩血管、抗炎、抗凝、降解的作用对于肾病综合征的高血脂的降低来说作用极大。
6. 血栓和高凝血症的防治
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的患者,尤其是血清白蛋白<25g/L、膜性肾病和肥胖的患者,容易发生高凝血症,甚至形成血栓。积极有效的抗凝治疗不仅有利于防治血栓,也有利于减轻蛋白尿和利尿消肿。常用的方法是:物理措施,采用间歇性加压装置,如动静脉的循环驱动仪。药物措施:采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或者口服抗凝药物。如口服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华法林钠,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等,也可使用利伐沙班或达比加群酯等药物。值得注意的是,过量或重复使用抗凝药和治疗血栓的药物容易导致出血一旦发生球结膜出血、刷牙出血、皮下瘀斑等出血表现,要及时停药。重要的是既要预防血栓的形成,又要避免出血的风险,也就是说既要抗凝又不能过量。
7. 感染的防治
肾小球病伴发感染,抵抗力差,容易发生包括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皮肤粘膜感染等。此外,感染可能诱发和加重肾小球病,导致蛋白尿增加。因此,感染的预防和积极有效的治疗非常重要。它的防治原则在于首先不要盲目的用激素或者是抗生素来进行治疗。在药物选择方面一定要选择比较敏感的,强效的而且没有肾毒性的药物来治疗。如果反复出现了感染,可以选择用一些免疫增强药物来减少感染的发生。
血白细胞(尤其是中性粒细胞)增高、C反应蛋白增高、降钙素原增高是预测感染的重要指标。提高抵抗力、提升血浆蛋白、口服匹多莫德、口服虫草类扶正中成药和小剂量复方磺胺甲基异噁唑,有助于预防感染。一旦发生感染,尽快明确感染部位和致病微生物及其对什么药敏感,给予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有效控制。新冠病毒感染也可能诱发和加重肾小球病,早期使用抗病奈玛特韦/利托那韦片,有一定疗效。
8. 中医中药治疗
肾小球病主要表现为蛋白尿,中医认为主要是肾不藏精、精微下注所致。肾不藏精的原因有两条:一是肾气亏虚:二是外邪盈满于肾。治疗宜培补肾气、祛除外邪。脾、肾虚及三焦气化失常、水气失调是肾小球病的发病要素,湿、热、瘀互结是本病的主要病机,治疗当健脾补肾、疏利分消、清热利湿、活血化瘀”。尤其是有湿热和血瘀存在的时候,更应该加强清热利湿、活血化瘀,所谓“湿热不除,蛋白难消;瘀血不祛,肾气难复”。
常用的补益类中(成)药有百令胶囊、金水宝、黄芪等,治疗肾小球病合并脾虚(如舌胖质淡、舌边有齿印、大便次数多)的中成药有益肾化湿颗粒等,用于治疗肾小球病合并阳虚(怕冷)的中成药有肾炎舒等,治疗肾小球病合并气阴两虚(有气无力、舌质红)的中成药有肾炎康复片等,治疗湿热(舌苔黄腻、大便粘、会阴部潮湿等)的中药有黄葵胶囊等,活血化瘀的中成药有脉血康、阿魏酸哌嗪等,用于肾功能不全、大便秘结的中成药有尿毒清颗粒、肾衰宁及肾康等,合并贫血的患者可选用生血宁片等。合理应用中医药的核心是整体观和辨证论治。
9.肾功能保护
对于肾小球病,减少蛋白尿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血清蛋白水平和保护肾功能;控制血压、调节血脂、防治并发症,也有利于保护肾功能。如果某种治疗虽然对某种生物标志物的正常化有好处,但对肾功能有害,如钙调神经酶抑制剂可以减少蛋白尿,但长期大量使用会出现肾毒性(缺血性肾小管间质损害),血肌酐增高,因此一旦发现血肌酐增高则需要及时减量或停药。另外,肾小球病常合并有效循环血量不足,过度利尿和肾毒性药物的使用有可能雪上加霜损害肾功能,应该避免。
10. 生活和生命质量的维护
肾小球病治疗的终期目标是延长生命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即生命至上,其次是保护肾功能,保持血肌酐和肾小球滤过率正常化;再其次才是降低蛋白尿,维持血清蛋白、血脂等生物学指标的正常化。
希望通过采用副作用少的非免疫抑制治疗,减少蛋白尿,保护肾功能,延缓肾小球病的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命,过有尊严、有意义的健活。
谢院生教授简介
谢院生教授是国内外知名的肾病领域专家,在肾脏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很多肾脏疑难病患者解除了病痛,以下是对他看肾脏相关疾病的详细评价:
1. 专业背景与资质:
谢院生教授,广西桂林人,医学博士,解放军总医院及南开大学医学院博士生导师,2003.04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肾脏病科副主任医师;2005.09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肾脏病科主任医师、教授;2007.01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全军肾脏病研究所副所长;2011.01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科技部聘任,2011-2015)。
2. 临床经验与专长:
谢院生教授行医40多年,在血尿、蛋白尿,肾功能不全、急性肾损伤、膜性肾病等肾病综合征、IgA肾病和糖尿病肾病等慢性肾脏病、遗传罕见疑难肾脏病的病理及基因精准诊断、中西医结合治疗和肾功能保护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很多肾脏疑难病患者解除了病痛。
3. 学术成就与荣誉:
谢院生教授担任了北京中西医结合肾脏疑难病会诊中心主任、解放军总医院和南开大学医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药协会肾病中药发展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罕见病分会常务理事、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
谢院生教授先后主持国家及北京市科研项目17项;发表论文200余篇,主编或参编专著12部;作为主要完成人之一,获国家科技进步创新团队奖各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3项,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著作一等奖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