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儿童抽动症
时间:2022-03-10 11:23:22 作者: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1、什么是抽动障碍?
抽动障碍(ticdisorders,TD)是一种起病于儿童时期、以抽动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精神疾病.通常共患各种精神和(或)行为障碍,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强迫行为/障碍、焦虑障碍、抑郁障碍和睡眠障碍等。
2、抽动障碍的起病年龄和性别差异
抽动大多起病年龄在18岁之前,其中4-8岁最多见(平均年龄约为6岁),多数患儿在10-12岁最严重,然后逐渐减少,有些在青春后期和成年早期消退。在TD及其各种亚型中,男童较女童更多见,男女比例约为3:1~4:1。
3、抽动障碍的临床表现
△抽动障碍的抽动是指突然、无目的、快速、刻板的肌肉收缩,分为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①运动抽动指手指、面部、颈、肩、躯干和四肢的快速收缩运动。②发声抽动指口鼻、咽喉及呼吸肌群的收缩,通过鼻、口腔和咽喉的气流而发声。
△根据抽动的持续时间、参与的身体部分和肌肉群,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可再细分为简单性和复杂性。①简单性抽动包括单个肌肉或局部的肌肉群的短暂收缩,表现为简单的运动或发声。②复杂性抽动会激活更多的肌肉群,表现为目标导向的或类似有目的的运动或单词或短语的发音。
抽动障碍“具体行为”分类表
↓如图所示↓
4、抽动障碍的临床分型
抽动障碍在临床上一般分为短暂性抽动障碍TD、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TD、发声与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Tourette综合征,TS)三种,其中短暂性TD、慢性运动或发声TD和多发性抽动障碍TS的患病率分别为1.7%、1.2%和0.3%。1、短暂性TD:最常见,且病情最轻,它是指表现有1种或多种运动性抽动和/或发声性抽动,病程在1年之内。2、慢性运动或发声TD:指仅表现有运动性抽动或发声性抽动,二者不兼有,病程1年以上。3、多发性抽动障碍TS:既表现有运动性抽动,也兼有发声性抽动,但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不一定同时出现,病情相对较重,病程1年以上。
5、抽动障碍的临床特点
抽动可从一种形式转变成另一种形式,并且在病程中可出现新的抽动形式。抽动的频率和强度在病程中也有明显波动,抽动障碍状在病程中有增有减,一些因素也可加重或减轻抽动。加重抽动的常见因素包括压力、焦虑、愤怒、惊吓、兴奋、疲劳、感染和被提醒。减轻抽动的常见因素包括注意力集中、放松、情绪稳定和睡眠。运动,特别是精细运动,如舞蹈或体育运动,通常也可减轻抽动。
6、抽动障碍是如何引起的?
目前有关儿童抽动障碍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清楚,多数学者认为该病可能是由多种因素,包括遗传、生物、心理和环境因素等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遗传因素:研究表明,抽动障碍有遗传倾向,很多都有阳性家族史。社会心理因素:内向、神经质、情绪不稳定的人更容易患上抽动障碍。其中,一些严重的生理和社会压力、疲劳、焦虑等情绪甚至可能直接导致抽动障碍。其它因素:家庭氛围紧张、父母关系不和、母孕期承受较大心理压力,吸烟、酗酒、胎儿或新生儿疾病均可能是抽动障碍的影响因素。
7、抽动障碍如何诊断?
详细的病史询问是正确诊断的前提。此外,体格、神经系统、精神检查和必要辅助检查也是必须的。
当您的孩子出现这些行为,经过温柔劝导后没有效果,尤其是类似行为频繁而严重的孩子,你就得考虑孩子是不是抽动障碍了!
8、抽动障碍对孩子有什么影响?
抽动障碍会给孩子带来一些功能损害,如:社会适应困难:有些患儿会出现短暂或长期社会适应困难,发声型抽动会影响课堂纪律,患儿会面对来自老师和同学的压力,容易导致社会退缩、社交孤立。情绪问题:有一部分患儿存在不同程度抑郁、焦虑、低自尊等。躯体损伤:有些患儿抽动部位疼痛难受,使得患儿易怒;部分患儿试图用自伤行为控制抽动行为。其它损伤:可影响睡眠质量;有时也会因抽动影响上课,影响学业。
9、抽动障碍如何治疗?
1、轻度抽动不必急于药物治疗,应采取综合干预,去除诱因,管理好患儿日常常规,避免家长及患儿过于焦虑。2、症状较为严重(或者情况快速恶化),必须及时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确定治疗方案。这张表可以帮助您初步判断孩子抽动障碍的严重程度,当然孩子出现明显的抽动障碍行为后,仍然建议您求助于专科医生,经过系统诊断并采用适当、规范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