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疾病百科 > 疾病症状 >原发性单克隆球蛋白病肾损害
原发性单克隆球蛋白病肾损害有哪些症状?
向您详细介绍原发性单克隆球蛋白病肾损害症状,尤其是原发性单克隆球蛋白病肾损害的早期症状,原发性单克隆球蛋白病肾损害有什么表现?得了原发性单克隆球蛋白病肾损害会怎样?
原发性单克隆球蛋白病肾损害症状
典型症状: 蛋白尿、水肿、高血压、消瘦、疲劳、血尿、急性肾衰竭、肾病综合征、慢性肾衰竭
相关症状: 尿蛋白 消瘦 无力 蛋白尿 蛋白尿 水肿 血压高 消瘦 疲劳 急性肾衰竭 慢性肾衰竭
一、症状
本病肾脏受损不常见,肾脏受损的主要表现为肾小球肾炎,病人常感疲乏无力、食欲减退、消瘦、贫血、水肿、高血压及蛋白尿。大量蛋白尿者可出现肾病综合征,多数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障碍。临床上可呈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经过。有1例报道临床呈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患者,血浆球蛋白明显增高(45g/L),蛋白电泳上丙球蛋白为35%,呈单克隆峰状,IgG为27.6~35g/L,免疫电泳示IgG2亚型κ轻链单克隆峰,尿蛋白6.8g/d,本-周蛋白阴性。本病有以下特点:
1.患者的全血与血浆的黏度、聚集指数增加,皮肤微循环功能障碍。
2.无确定意义的单克隆球蛋白病的特征为血浆M蛋白小于30g/L,骨髓的浆细胞小于10%,尿中可有少量的M蛋白,没有溶血性贫血、高钙血症、肾功能不全,更重要的是M蛋白稳定,不会向异常发展。若浆细胞标记指数升高和外周血存在循环浆细胞,则提示疾病处于活动期。
3.无确定意义的单克隆球蛋白病其病情可随时间延长而发生变化。病程在10年左右时,16%患者的病情加重,若在25年左右,则40%患者的病情加重。25%患者可发展为MM、wM、AL和恶性的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从发现M蛋白至发展为MM的中位数为10年(2~29年)。
二、诊断
本病的诊断主要依靠血浆蛋白电泳。同时应注意疾病是否处于活动期,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并要注意是否有确定的临床意义。
符合下列情况可诊断:
1.血清M蛋白浓度<30g/L。
2.骨髓涂片浆细胞<10%。
3.无或只有少量本-周蛋白。
4.无溶骨性病变、贫血、高钙血症和肾功能不全。
5.血清M蛋白浓度长时间内稳定,随访过程中无恶变。
肾活检有肾损害病理表现并排除继发性单克隆球蛋白血症可诊断原发性单克隆球蛋白病并发肾损害。
医院医生更多
张晖主任医师
科室:癫痫病
擅长:癫痫病大小发作,局限性发作,植物性发作,精神运动性发作,失神发作,阵挛性发作,失张力性发作等疑难病症的诊治,以及长期服用抗癫药引起的不良反应,反应迟缓,智力损伤等.
修玉香主任医师
科室:癫痫病
擅长:以非手术方法治疗各类病史较长,病因不明确,药物治疗无效的难治性癫痫,颞叶,额叶癫痫,以及癫痫大发作,脑外伤癫痫,继发性癫痫,睡眠性癫痫,由癫痫病引起的睡眠治疗下降,情绪波动,记忆力减退,多动症,反应迟缓
徐俊主任医师
科室:癫痫病
擅长:从事认知障碍临床诊治和发病机制研究 25 年,擅长各类认知障碍的早期诊断,基因检测,个体化治疗,全程及全面管理:包括各类癫痫疾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阿尔茨海默病,卒中后认知障碍 / 痴呆,额颞叶痴呆,原发性失语,进行性核上性麻痹,神经感染 / 脑外伤后认知障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