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动脉导管未闭有哪些症状?
向您详细介绍小儿动脉导管未闭症状,尤其是小儿动脉导管未闭的早期症状,小儿动脉导管未闭有什么表现?得了小儿动脉导管未闭会怎样?
小儿动脉导管未闭症状
典型症状: 大多数的病例导管较细,症状很轻或无症状,在健康检查时方被发现。重症病例常有呼吸急促、心悸,易有呼吸道感染,甚至早年即发生心力衰竭,体循环血量减少则引起发育迟缓
相关症状: 收缩期杂音 紫绀 三凹征 三凹征 肝脏肿大 心脏杂音 呼吸窘迫综合症 手足多汗 新生儿心力衰竭 连续机器样杂音 收缩期杂音 婴儿喂养困难
一、症状
1.早产儿
血氧分压升高可使动脉导管收缩,而前列腺素E可使之扩张,此反应的灵敏程度与胎龄有关,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发病率极高,在1750g以下的早产儿约有半数伴有动脉导管未闭,而在体重不到1200g者发生率可达80%左右,肺泡表面活性剂的应用改善了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症状,使肺血管阻力降低,临床症状常在生后3~4天左右才开始出现,最初可在胸骨左缘第2肋间闻及短促,柔和的收缩期杂音,随着左向右分流的增加,周围血管搏动增强,心前区搏动活跃,杂音增强且延长至舒张期,在年长儿常见的典型连续性机器样杂音并不多见,肺动脉瓣区第2心音增强,未用呼吸机的患儿可表现为三凹征,腹部检查多有肝脏肿大。
2.婴儿和年长儿
(1)轻度:
婴儿或年长儿,较小的动脉导管未闭可不引起任何症状,只是在常规体检时偶然发现心脏杂音才引起重视,生长发育不受影响,心搏出量正常或轻度增加,无心脏肥大或心脏搏动异常,第1,第2心音正常,胸骨左上缘或左锁骨下可听到特征性的连续性杂音,杂音起初柔和,强度逐渐增强,到第2心音最响,至舒张期逐渐减弱,细小的导管未闭临床可能仅表现为局限于收缩期的柔和的喷射性杂音。
(2)中等或较大动脉导管:
中等或较大PDA的婴儿,因肺血管阻力逐渐降低,左向右分流增加,生后1~2个月可出现心力衰竭症状,此类患儿喂养困难,多汗,吸奶时呼吸短促,体重增长较慢,身长亦低于正常儿,可有呼吸急促及肋间隙凹陷等呼吸系统体征,大量左向右分流时可见哈里森沟,由于脉压增大,婴儿可表现为周围血管搏动增强,而年长儿则表现为搏动减弱,心前区心尖搏动增强,呈抬举样搏动及心脏肥大的征象,胸骨左上缘或左侧锁骨下可触及收缩期震颤,在有肺动脉高压时,右心室肥大,于胸骨左侧可触及心脏搏动,听诊第2心音亢进,第1,第2心音可被响亮的动脉导管杂音所掩盖,胸骨左上缘可闻及多发的收缩期喀喇音,乃因来自动脉导管与右心室的相对血流冲撞产生湍流所致,典型杂音为连续粗糙的机器样杂音,于收缩晚期最响。
(3)梗阻型肺动脉高压形成:
少数未经治疗而存活的动脉导管粗大的患儿,由于肺血管阻力增加,将发生不可逆的肺血管病变,此时临床症状和体征将发生变化,由于肺血管阻力的增加,左向右分流逐渐减少,左心衰竭症状减轻,症状的改变常出现于生后8~16个月,表现为脉搏减弱,心前区搏动减弱,第二心音增强且单一,舒张期杂音消失,收缩期杂音时相变短并逐渐消失,随着右向左分流的产生,肢体末端出现发绀明显,心前区体征呈严重肺动脉高压的表现,生后15~18个月,肺血管即可发生不可逆性改变。
二、诊断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特别是杂音的特点,周围毛细血管征以及X射线,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的特点,对典型病例不难做出诊断。
医院医生更多
张晖主任医师
科室:癫痫病
擅长:癫痫病大小发作,局限性发作,植物性发作,精神运动性发作,失神发作,阵挛性发作,失张力性发作等疑难病症的诊治,以及长期服用抗癫药引起的不良反应,反应迟缓,智力损伤等.
修玉香主任医师
科室:癫痫病
擅长:以非手术方法治疗各类病史较长,病因不明确,药物治疗无效的难治性癫痫,颞叶,额叶癫痫,以及癫痫大发作,脑外伤癫痫,继发性癫痫,睡眠性癫痫,由癫痫病引起的睡眠治疗下降,情绪波动,记忆力减退,多动症,反应迟缓
徐俊主任医师
科室:癫痫病
擅长:从事认知障碍临床诊治和发病机制研究 25 年,擅长各类认知障碍的早期诊断,基因检测,个体化治疗,全程及全面管理:包括各类癫痫疾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阿尔茨海默病,卒中后认知障碍 / 痴呆,额颞叶痴呆,原发性失语,进行性核上性麻痹,神经感染 / 脑外伤后认知障碍等.
相关阅读
并发疾病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