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疾病百科 > 疾病症状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如何鉴别?
向您详细介绍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应该如何鉴别诊断。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鉴别
鉴别诊断有其他病毒感染、白血病、化脓性扁桃体炎、白喉、百日咳、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传染性肝炎、胶原病、伤寒等等。因为本病临床表现复杂,所以是在疑难病例讨论时经常提出应予鉴别的疾病之一。本病应与以下疾病鉴别:
因本病有发热及肝脾、淋巴结肿大,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有时可高达50×109/L,所以应与淋巴瘤及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进行鉴别。后二者的淋巴结肿大不会自行缩小,而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淋巴结肿大可于数周内消退,必要时可行淋巴结活检鉴别。本病患儿应常规进行骨髓涂片检查排除白血病。另外,本病患儿常有咽峡炎表现,腭扁桃体肿大并附有假膜,亦可与淋巴瘤及白血病鉴别。
传单早期,表现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与链球菌性咽峡炎类似,但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咽峡炎,血象中性粒细胞增多,咽拭子细菌培养阳性,青霉素治疗有效。
3. 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
发病年龄10岁以下为主,轻度发热,有上呼吸道感染或/和胃肠道症状。外周血象,白细胞总数升高,分类以成熟淋巴细胞为主,约占60%~90%,异常淋巴细胞并不增高,骨髓象正常,嗜异性凝集反应阴性。
该病肝、脾肿大是由于病毒对靶器官细胞的作用所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则与淋巴细胞增殖有关。巨细胞病毒病中咽痛和颈淋巴结肿大较少见,血清中无嗜异性凝集素及EB病毒抗体,确诊有赖于病毒分离及特异性抗体测定。该病肝、脾肿大是由于病毒对靶器官细胞的作用所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则与淋巴细胞增殖有关。巨细胞病毒病中咽痛和颈淋巴结肿大较少见,血清中无嗜异性凝集素及EB病毒抗体,确诊有赖于病毒分离及特异性抗体测定。本病也需与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相鉴别,骨髓细胞学检查有确诊价值。儿童中本病尚需与急性感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鉴别,后者多见于幼儿,大多有上呼吸道症状,淋巴结肿大少见,无脾肿大;白细胞总数增多,主要为成熟淋巴细胞,异常血象可维持4~5周;嗜异性凝集试验阴性,血清中无EB病毒抗体出现。此外本病尚应与甲型病毒性肝炎和链球菌所致的渗出性扁桃体炎鉴别。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可以与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同时存在。本病有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等表现,且可查到EB病毒抗体。
5.传染性肝炎
甲型或乙型肝炎均可借助血清学检查明确诊断。
6.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临床上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免疫母细胞增生非常活跃,它与弥漫大B细胞瘤的鉴别存在一些困难。但是有以下情况的患者应考虑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1)儿童或青少年应更倾向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2)淋巴结结构不完全消失,伴部分明显的窦和反应性滤泡更倾向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3)免疫母细胞缺少一定的异型性如明显的核不规则性时应考虑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7. 急性感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儿童中本病尚需与急性感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鉴别
后者多见于幼儿,大多有上呼吸道症状,淋巴结肿大少见,无脾肿大;白细胞总数增多,主要为成熟淋巴细胞,异常血象可维持4~5周;嗜异性凝集试验阴性,血清中无EB病毒抗体出现。此外本病尚应与甲型病毒性肝炎和链球菌所致的渗出性扁桃体炎鉴别。
医院医生更多
张晖主任医师
科室:癫痫病
擅长:癫痫病大小发作,局限性发作,植物性发作,精神运动性发作,失神发作,阵挛性发作,失张力性发作等疑难病症的诊治,以及长期服用抗癫药引起的不良反应,反应迟缓,智力损伤等.
修玉香主任医师
科室:癫痫病
擅长:以非手术方法治疗各类病史较长,病因不明确,药物治疗无效的难治性癫痫,颞叶,额叶癫痫,以及癫痫大发作,脑外伤癫痫,继发性癫痫,睡眠性癫痫,由癫痫病引起的睡眠治疗下降,情绪波动,记忆力减退,多动症,反应迟缓
徐俊主任医师
科室:癫痫病
擅长:从事认知障碍临床诊治和发病机制研究 25 年,擅长各类认知障碍的早期诊断,基因检测,个体化治疗,全程及全面管理:包括各类癫痫疾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阿尔茨海默病,卒中后认知障碍 / 痴呆,额颞叶痴呆,原发性失语,进行性核上性麻痹,神经感染 / 脑外伤后认知障碍等.
相关阅读
并发疾病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