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内移切骨术

标签: 开刀

  1.大龄儿童(7岁以上)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及成年人位。

  2.手术后再脱位,或髋臼严重发育不良者。

  3.因肌肉软弱或痉挛所致的麻醉性脱位。

  4.双侧骨盆内移切骨术对女性病人分娩会有影响,应慎用。

...[详细][收起]
目录:
基本信息 适应症 术前 术后 相关疾病 相关症状

骨盆内移切骨术适应症

  1.大龄儿童(7岁以上)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及成年人位。

  2.手术后再脱位,或髋臼严重发育不良者。

  3.因肌肉软弱或痉挛所致的麻醉性脱位。

  4.双侧骨盆内移切骨术对女性病人分娩会有影响,应慎用。

骨盆内移切骨术术前

骨盆内移切骨术注意事项:

  1.切骨面水平必须在股直肌反折头与关节囊附着处之间进行。如切骨面水平高,可致臼顶不规则呈台阶状。过低则截骨线可进入臼内,造成髋臼骨折

  2.切骨的前后线最好成一弧形,不要成直线,防止切骨断端前后移位。

  3.截骨方向应由外下向内上,倾斜度保持15°~20°。若超过20°易损伤骶髂关节。

  4.术中确定髋臼上缘有困难时,可切开关节囊探查,亦可术中拍片定位,有条件时可在电视x光机透视下术中定位。

骨盆内移切骨术术前准备:

  1.牵引  术前进行患肢牵引是很必要的。除非同时行股骨缩短术。牵引能使:①挛缩的软组织松弛,手术容易复位;②复位后股骨头稳定,防止因肌肉挛缩而产生再位;③减轻术后股骨头与髋臼之间的压力,防止软骨面受压迫而坏死及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除3岁以下和股骨头向上移位轻者可采用皮肤牵引外,一般均采用克氏针胫骨结节下骨牵引,对年龄大脱位高者宜采用克氏针股骨髁上牵引。牵引时抬高床脚10~20cm,作为对抗牵引。牵引方向应取患髋轻度屈曲、与躯干的纵轴相一致或轻度内收位牵引。若将患肢放在外展位牵引,股骨头抵在髂骨上而受到阻挡,不能牵引下降。当股骨头牵至髋臼平面时,患髋可逐渐外展和伸直,以牵拉挛缩的软组织。牵引的重量开始用2~3kg,以后逐渐加重,一般不超过7~8kg。牵引时间为2~4周,如股骨头下降不够,可适当延长时间。病儿的年龄、病变各不相同,所需的牵引重量和时间也各异。牵引过程中应注意测量两下肢的长度,检查腹股沟部是否可触及股骨头,牵引2周后每周在牵引下摄X线片1次,以确定股骨头的位置。待股骨头下降到髋臼平面并维持1~2周后即可进行手术。

  2.做好全身情况和手术区皮肤准备。

  3.备血  如估计手术困难大或需同时加做其他手术者,应配血300~600ml。

骨盆内移切骨术术后

骨盆内移切骨术术后护理:

  1.术后髋人字石膏固定患肢于外展、内旋位。牵引针在术后3周拔除。

  2.负压吸引48~72小时或日渗出量少于20ml可拔管。

  3.石膏固定6周,拆除后可开始自主活动,8~12周x线片示植骨融合后可负重。

骨盆内移切骨术相关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