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疾病百科 > 疾病症状 >切除术后内疝

切除术后内疝

切除术后内疝应该如何预防?

向您详细介绍切除术后内疝应该如何预防,常见预防措施有哪些。

切除术后内疝预防

  切除术后内疝预防

一、预防

  胃大部切除术后内疝的发生和胃切除的手术方式及手术操作有密切关系,可采取下列针对性措施以减少内疝的发生:

  1.选择Billroth Ⅰ式吻合 胃大部切除后行Billroth Ⅰ式胃十二指肠吻合,其胃肠道基本接近正常解剖、生理状态,并发症少,迄今尚未见发生于胃大部切除、Billroth Ⅰ式胃十二指肠吻合手术并发内疝的报道。由于胃十二指肠吻合后存有一定的张力,后间隙呈封闭状态,术后病理生理改变小,加之横结肠系膜的阻隔,对胃大部切除术后内疝的发生有预防作用。因此,在不影响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对胃的良性病变和胃窦部胃癌应争取采用Billroth Ⅰ式吻合。

  2.消除或缩小后间隙 吻合口后间隙是发生内疝的潜在基础,BillrothⅡ式胃大部切除、胃空肠吻合时,是否需要关闭后间隙尚有争论。有人认为BillrothⅡ式胃大部切除、胃空肠吻合手术中关闭后间隙,费时不多,操作简单,消除了后间隙的存在,是避免内疝发生的极其有效措施。而大多数学者认为,后间隙的边缘不规则,缝线又不宜穿过肠壁,切实可靠的修补存在一定困难,而且关闭不当,往往适得其反,缝合不当甚至形成隐窝或扭曲,甚至导致空肠输入襻、输出襻或横结肠梗阻,没必要常规缝合空肠输入襻与横结肠之间的腔隙,而是听其自然形成粘连封闭。

  术中可采取相应措施,如缩短输入襻等可缩小后间隙,有利于减少后疝发生的机会。对发生的内疝施行手术时,应在复位后常规缝补后间隙,以防止内疝再次发生。

  3.缩短输入襻的长度 大量文献报道证实,内疝的发生与输入襻过长关系密切。因此,不论是结肠前还是结肠后胃空肠吻合,尽量缩短其长度、使后间隙变小,将大大减少内疝的发生几率。BillrothⅡ式胃大部切除、胃空肠吻合术中,输入袢空肠的留置长度须因人而异,在确保吻合口无张力、无压迫症状的前提下,愈短愈好。输入襻长度:结肠后胃空肠吻合,一般6~8cm;结肠前胃空肠吻合以8~10cm为宜(不宜超过12cm)。过长则易发生内疝,过短则引起输入襻综合征。有学者主张尽量采用结肠后吻合,理由是能缩短输入襻的长度,尤其对横结肠系膜过长的病人更是如此。

  Peyt(1984)对十二指肠和空肠起始端局部解剖特征的研究证实,十二指肠与十二指肠空肠曲存在着不同位置的变异,十二指肠位置的高低又取决于Treitz韧带的长短,切断Treitz韧带、游离十二指肠第4段,能改变各种解剖上的变异,并能使空肠的最近端与残胃吻合,从而可以缩短输入襻的长度、避免输入襻综合征和内疝的发生。

  大网膜肥厚者,作结肠前胃空肠吻合时最好将其切除,以便缩短输入襻的长度和缩小后间隙。

  4.选择合适的吻合方式 由于多数个体十二指肠空肠曲位于脊柱左侧,结肠前空肠输入襻对小弯吻合可使输入襻肠管与其系膜发生前后交叉等解剖关系紊乱,并需要较长的输入襻,因而易导致术后内疝的发生。应尽可能采取结肠后输入襻对小弯吻合或结肠前对大弯吻合,以缩短空肠输入襻的长度和避免肠管与系膜发生交叉改变。

  5.术后饮食、体力劳动恢复要适宜 饮食的质和量与胃肠功能紊乱关系密切,尤其腹部手术后腹腔内存有一定粘连的情况下,饱餐后剧烈体力活动或暴饮暴食更易引起胃肠蠕动功能紊乱,并诱发内疝,应尽量避免之。胃手术后应少量多餐,宜进清淡、易消化食物,避免餐后剧烈活动。

  6.系膜开口修补要可靠 横结肠系膜开口于根部,修补、固定要可靠,不宜过高,避免横结肠系膜裂口发生。

分享: